全国大联考 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2LK-N地理

全国大联考 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2LK-N地理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高三全国大联考地理
    2、全国大联考2024高三第二次
    3、全国大联考第二次地理2024
    4、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
    5、全国大联考2024高三第二次联考
    6、全国大联考2024第二次地理
    7、2024全国大联考第二次lk地理
    8、2024年全国大联考地理答案
    9、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
动也可以引发地震,但从材料中看该地并没有发生火山活动,A错误。一般来说,地震可能引发滑坡灾害,C错误。地震可能导致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泥石流一般不会引发地震,D错误。30.D地震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云南路南石林是由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崇明岛是由流水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澳大利亚大堡礁是由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珊瑚虫骨骼堆积而成的:东非大裂谷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综上ABC都是外力作用形成,D是内力作用形成的。31.B根据板块分布特征可判断,①为非洲板块:②为亚欧板块:③为印度洋板块。32.B图中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处,为两板块的相向运动: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为两板块的相离运动。33.B结合材料分析,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属于岩浆岩)。图中碎屑物形成沉积岩④,三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①,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所以②是侵入岩。34.B波浪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冷凝形成侵入岩。然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受外力风化、剥蚀、搬运,形成波浪岩的形态。故选B。35.C读图可知,因为河流的凸岸堆积,凹岸侵蚀,野王村的各自然村一般坐落在河流的凸岸河漫难平原。C正确。36.B读图可知,河流对自然村落形成提供的有利条件是:河流的凸岸堆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有益于村落形成,所以①是正确的。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是村落形成重要条件,所以④是正确的。枚选B。·37.D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所以最先形成的是④,D正确,38.C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错误。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错误,C正确。·39.B读图可知,由大本营到甲地的过程中,攀登队行进路线经过的地区中间低、两侧高,应为山谷地形。图中显示该山谷中冰雪覆盖,有冰川移动侵蚀,故形成U形谷,B正确。由于当地海拔很高,水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没有形成河谷,A、D错误。冰斗是由雪蚀和冰川挖掘共同营造的围椅状盆地,与图中线路上的地形形态不符,C错误。故选B。40.C由上题可知,攀登队行进路线经过的地区为U形谷中。U形谷是在冰川作用下形成,搬运能力比较强,通过拔蚀作用、磨蚀作用、冰楔作用等,使沉积物棱角明显,C正确。41.(1)极昼昏北温(温)(每空2分)(2)乙18:00120°W(每空2分)(3)乙80S一一90S(每空2分)(4)今后3个月内,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夏至日前后达到最大:之后又逐渐减小。(只回答先增大后减小2分,回答到夏至日达到最大2分)42.(1)圣母河下游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侧蚀作用强烈,易成河曲: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促使河曲不断发育,由于流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截弯取直后,原有的河曲被废弃,最终形成牛轭湖。·(6分)(2)内力挤压作用使岩石(层)易发生断裂:南部山地地区降水较多,岩石裂隙易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众多峡谷和裂隙,含有金矿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不断出露。·(4分)(3)圣母河上中游分界点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出山口前,落差大,流速快,携带大量含有金矿的砾石:出山口后,地势趋平,流速减慢,比重大的大颗粒岩石(砾石)首先在此佛山一中2021级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