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八、世界古代至中古时期——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及中古时期的世界(含答解析)考试试卷

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八、世界古代至中古时期——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及中古时期的世界(含答解析)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过当,终于是贻害无穷的”,即强调汉代儒学成为了政治统治工具,这既不利于学术的发展,也不利于政治统治,故D项正确。从材料信息来看,不涉及学术研究和孔孟之道的关系,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和现实政治的结合,不是“脱离”,故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意思,排除。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十六国时期坞壁控制着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坞壁主通过宗族实现对乡党和流民的控制,并且坞壁兼具地方社会基层组织职能,这使得人身依附关系普遍化,故A项正确;坞壁兼具地方社会基层组织职能,不利于强化国家的基层治理能力,故排除B项;C项不符合逻辑和史实;D项不符合材料意思。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吕思勉认为九品中正制存在的弊端是“不容不论其才”“中正品平,皆不能具”“若论考绩,尤不应舍功实而采虚名”,故这一评价认为九品中正制忽视选拔对象的才能和实绩,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皇太子的冠礼可能“恐妨农事”,唐太宗改变了阴阳家所择日期,改为秋后的农闲时期,并写入法律,这表明唐太宗注重休养生息,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意思不符:从材料信息看不出唐太宗注意戒奢从简,故排除B项;将保证农时写入相应的律法明文不等于依法施政,故排除C项。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东西民族动息之交替,实在唐世”可知唐朝“民族之间互动交融趋势明显”,故B项正确;“华夏认同”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1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唐代前期,门下省给事中的封驳主要针对官员上奏的文书,而到了唐代中后期,对制敕文书的封还成为其最主要的职掌,故这一变化表明门下省的职权重心发生转移,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意思,C项与材料意思和史实不符,均排除;材料主要讲的是中枢机构职能的调整,并非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央政府把以往的“非法赋敛”并入两税,纳入中央的控制范围,确定各州税额并划分其上供、送使、留州份额,这说明实施两税法的主要意图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权的控制,故A项正确。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B项的结论;两税法使农民人身控制松弛是因为征税标准的变化,而不是其内容和权重,故排除C项;D项说法夸张。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皇帝举行的一系列尊奉老子的活动意在攀附老子,表明唐朝天子与老子是族亲关系,主要目的在于神化皇室以提升皇权神威,维护统治,故C项正确。当时的官方正统思想是儒学,故排除A、B两项;材料反映了唐朝皇帝尊奉老子活动政治意图,故排除D项。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本文标签: 2020高考真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