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20-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含解析)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含解析)考试试卷)
材料二武殿,然后下诏放榜。此后,殿试遂为定制。开宝八年(975年)开科场,即设权同知贡举官,中国近代公路发展以分权势。以后,同知贡举官有多达十人者。雍熙二年(985年),又于考场外库庑下设“巡这一时期所修公路,一般是从军路开始,以地方发动,民间集资或掉”,监视内外私相传递卷子者;贡院大门口设有“监门”,不准随使出入来往。唐代为了能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年)中商人集资方式修建的。当时东南沿海处于军间割据和混战情况够了解举子有无真才实学,特规定举人在考前将平日所作文章诗赋送礼部,称谓纳“公卷”,国公路的萌芽时期下,大都各自为政,互不联系,修建的公路既无规划,又无标准。截但结果适得其反,“公卷”往往成为科场营私舞弊的工具。庆历元年1041年),在权知开封至1927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000公里府贾昌朝的提议下,始“罢天下举人纳公卷”,试卷成为唯一的学业优劣凭证。国民党政府前期(1927一1936年)1932年,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召开了苏、浙、皖、赣、鄂、湘、豫七省摘编自移朝庆《北宋时期的科举改革》公路会议,另外,还将陕、甘、青等省和粤、闵边防重要公路纳入督公路纳入国家规划阶段(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科举改革的政治背景。(6分)造之列。据统计,截至1936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17300公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科举改革的措施。(9分)这一时期新建公路如兰新、滇缅等多是在地理与自然条件恶劣的全面抗战时期(1937一1945年)边陲地区,勘测、施工任务都十分艰巨,其使用多服务于军事,质量要求不高,而且时兴时废。据统计,截至1946年,中国公路总里程2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达130307公里材料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帝国主义列强海上竞争的时代。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一时期公路交通以军事为主。公路建设进程不大,特别是国民的美国,通过海洋战略的确立与实施,将加勒比海变成了美国的“内陆海”,并将美洲变成了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党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破坏。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美国的美洲”,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获得了优越的战略要地,全球海洋战略体系的雏形得以建国能通车的公路只剩下75000公里立,完成了美国从陆权大国向海权大国转变,海军实力得到快速发展,海外市场得到拓展,经一摘编自牛强强《中外公路发展对比·中国公路发展史》济实力显著增强,开始了迈向新兴世界大国的崛起历程。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道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2分)发,美国一方面迅速扩大海军力量,确保后方海域,稳定太平洋海权态势;另一方面建立大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公路建设的背景,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洋护航体系,保证美国远征欧陆,联合英法,重点打击德国,取得大战的胜利。一次大战使美公路建设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13分)国形成了完整的全球性海洋战略,也使得美国实现了从海权大国向海权强国的转变。一摘编自胡德坤、刘娟《从海权大国向海权强国的转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现从陆权国家向海权大国转变的背景。(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完成从海权大国向海权强国转材料所谓“崛起困境”,通俗地讲,就是崛起国在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日益增长的体系影响变的表现。(9分)力需求同其他国家对其制衡不断加强之间的矛盾。“崛起困境”出现的原因无非两点:一是崛起国权力的增长。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这是大国崛起的一般规律。作为“强起来”的标志,大国在国际体系中须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影响力。而这必然被主导国视作挑战,引起主导国反制。因此,“崛起困境”更容易出现在崛起阶段的后半程,即崛起国具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备挑战主导国的实力之后。二是大国制衡的存在。国际关系的均势理论认为,在无政府状材料王韬(1828一1897)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他在长期的报馆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态下,如果一国之崛起打破了现有的均势体系,其他大国将制衡该国,并使国际体系的实力办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新闻思想。王韬对报纸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鲜明主张,他说:“原夫分布重新恢复到大致均衡的状态。日报之设创自泰西各国,固所以广见闻,通上下、伸利弊灼然无或壅蔽,实有神于国计民生者摘编自中国日报网《中国会不会陷入崛起困境》也。”王韬经常在《循环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对当时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分析和判断,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大国崛起困境”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自己的“多谈时务”的政论,实现了“借彼事端发挥胸臆…开悔悟于愚民”的办报思想。王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韬认为,作为报人,最重要的就是公平诚正,不然就难于担当“直笔”之职责。正因为如此,他主张对报纸从业人员“不可不慎加逢选”,“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王韬热切地希望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报人,不要总是停留在“溺心章句、迁视经猷”的状态,而要开阔胸襟,0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在第27~29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开拓视界,在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多地了解外洋形势,学习西方的科学技题计分。术,不尚虚文,关心时事,成为“高材博识之士”。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摘编自徐新平《重评王韬的新闻思想》材料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前后,诏今后“及第举人不得呼知举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部贡举人,今后朝臣不得更发‘公荐’,违者重置其罪。”太祖开宝五年(972年),权)根据材料,概括王韬在创办报刊过程中提出的主要新闻思想。(6分)知贡举,扈蒙奏上礼部考试合格进士十一人,诸科十七人。太祖破常例将合格举人召对于讲(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韬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中的贡献。(9分)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历史试题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