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考试试卷)
8.C【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重农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都重视养牛,这主要是因为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牛在农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故选C项;材料信息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故排除A项;这些官职的出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南北民族交融的促进无关,故排除B、D两项。9.D【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从宋太宗至道末年至神宗熙丰年间,商税收入和比重呈大幅上升的趋势,这反映了当时商业不断发展,故选D项;从材料信息来看,这一时期宋代财政收入呈上升趋势,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变法效果显著和农民税负减轻,故排除B、C两项。10.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土地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永佃制地租相对比较稳定,“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这一特点有利于巩固小农经济,故选C项;明清永佃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故排除A项;B项“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D项“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11.A【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新旧世界物种进行了交流,这一交流有利于世界人口的增加,故选A项;这些物种交流与世界人口的流动无必然关系,故排除C项;表格中未出现传染病的信息和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信息,得不出B、D两项结论,故排除B、D两项。12.B【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英国经济危机波及澳大利亚、巴西等地;纽约行情的剧变,波及新加坡等地,这说明在19世纪中期,世界各地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整体化态势,故选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的主要侵略方式,故排除A项;C、D两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D两项。13.A【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对华的经济侵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日本要求中国征收的日本在华企业的赋税不能超过中国企业缴纳的,这便利了日本对华的经济侵略,故选A项;这一举措同中国关税体制的完善无关,故排除B项;这一规定并没有损害中国领土的完整,故排除C项;这一举措不利于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故排除D项。14.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工业资本类型和资本形式多样,故选D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中国工业化走出了困境,故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外国资本与中国资本之间的比较内容,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故排除C项。15.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锡地区养蚕的人数和桑园面积不断增加,这是因为丝茧业价格比较高,故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农产品商业化程度的提高,故选C项;材料中土地占有情况并未发生变化,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农村经济结构完成转型,故排除B项;材料未有其他产品出口的数据,故不能表明蚕丝成为主要出口商品,故排除D项。16.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规定国营贸易范围的前提下,鼓励私人贸易的发展,当时中央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故选C项;当时尚未开始社会主义改造,故排除A项;B项表述与史实【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23-38C·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