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全国高考分科调研模拟测试卷历史考试试卷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全国分科考试模拟卷历史
2、2023-2024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历史
3、2023-2024全国卷历史24题
4、2023-2024高考全国卷历史24题高频考点
5、2024年高三分科综合测试卷历史
6、2024新高考历史全国模拟试卷
7、2024全国名校高考分科综合卷历史
8、2024分科综合模拟测试卷二历史
9、2023-2024历史全国卷42题答题模板
10、2023-2024全国卷历史试卷分析

故排除A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与马克思论述中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观点不符,故排除C、D两项。21.C【解析】本题考查美国门罗主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1824年,正值拉美独立运动即将胜利之际和美国意图将拉美纳入其势力范围的“门罗主义”提出的第二年英国外交大臣此言论表露了英国取代西班牙殖民拉美的野心,他的构想与美国的门罗主义存在冲突,故选C项;A、B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故排除;当时英国已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故排除D项。22.A【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巴黎公社的失败给了马克思、恩格斯诸多启示,如巴黎公社领导核心力量的涣散启示他们意识到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独立的政党领导革命的重要性,故选A项;武装力量、指导思想、工农联盟均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这段论述的重点所在,故排除B、C、D三项。23.D【解析】本题考查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当时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存在于俄国而非亚洲,十月革命后俄国国内战争的紧张局势和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使得列宁及其他左翼思想家对亚洲革命的关注减少,故选D项;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于二战结束后,故排除A项: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刺激了十月革命的爆发,对材料现象具有间接推动作用,一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并非其直接原因,故排除B项:和平主义思潮的泛滥,并未影响列宁等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观,故排除C项。24.B【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虽然材料这些巨大只是百事可乐公司的商业行为.但其本身含有对“共产主义者”的固有偏见和对美国“消费主义”文化的优越感,它们都是当时美国文化霸权心理的体现,故选B项:苏联当时不生产可乐,但并不意味着苏联食品工业技术落后.故排除∧项:这些举动的政治宣传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加强经济交流并非其目的所在,做排除项;材料仅仅是一次博览会,并不意味着苏联会大规模进口美国食品和饮料,故排除D项。25.(1)贡献:以儒治树奠定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着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官学教育系统;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分经“毅学的基础(促进上猝学的形成和学派的繁荣):赋予学校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培养统治集团后备力量的重要职能。(6分答功点即可)(2)发展:中央官学」类增多:实川之学受到定重视官学教学社会下层开放。(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统治者的重视(巩固统治基础的需要):科举制的头施和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士族的衰落和庶族的崛起);儒学的复兴和发展(理学的:生及官学化);民族交融的不断深入。(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学校教育,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关于“贡献”,需紧扣汉武帝的作为作答,整理材料信息,可从治国思想与教育指导思想、学校(官学)体系、教学内容、学校职能(社会风气)等角度进行概括。第(2)问,关于“发展”,需注意时间限定为“唐宋时期”,将材料二第一句与材料一中的信息进行对比即可,可从官学门类数量、官学的专业分科以及官学的招生等角度分析。关于“原因”,可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26.(1)有利条件: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棉花品种的改良和棉花种植技术的改进;国内企业家的团结互助。(6分,答出三点即可)(2)评价:推动了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提高了国内的棉花产量;促进了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加强了产业之间的互动,推动了商品性农业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既无法完全满足民族工业发展的原料需求,也无法从根本上推动农业近代化;对外国资本的经济侵略抵御作用有限。(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关于“有利条件”,从材料一中的数据可直接得出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结合材料一中新增产棉地区的分布,可推知近代交通业的发展;从材料二中可得出棉花品种的改良和国内企业家的团结互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农村自然经济缓慢解体,推动了棉花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第(2)问,关于“评价”,需结合时代背景一分为二进行分析:积极方面,可从植棉技术的改良对棉花种植业、对民族纺织业、以及对产业结构整体等角度进行概括;消极方面,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的植棉改良并没有触及【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