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2024届高三月考滚动卷(一)1历史X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22届高三月考卷历史试卷第1联
2、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名校联考卷历史
3、2023-2024sa高三单元滚动测试卷历史
4、2024高考滚动提升卷历史
5、2023-2024学年高三第四次联考试卷历史
6、2023-2024高三单元滚动检测卷历史答案
7、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名校联考卷历史
1历史X试题)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批示助推了大规模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向,排除A项;1954年,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B项表述与材料所示时间不符,排除;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当时工作中并没有右倾错误,排除。9.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上海自由市场的开放,河南新郑的红枣、宁波的黄橙等断档多时的商品,又在上海市场和顾客见面了,由于货畅其流,收购价格合理,农民的生产劲头愈来愈大。据材料可知,当时A.市场经济调动了农民积极性B试图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C.人民公社不利于农业的发展D.国家对市场作用的初步探索【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末,上海自由市场的开放促进了河南、宁波等地的商品流通,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这体现了国家对市场作用的初步探索,故选D项。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而材料是对市场作用的探索,此时我国是计划经济,排除A项;此时计划经济体制刚刚建立不久,其弊端还没有充分显现,排除B项;人民公社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10.1962年,广东澄海县实行“包产到户,定产上交,超产奖励”的田间管理负责制,并在此之后取得了大丰收,全省大部分生产队随之将其推广。不久,省委明令各地停止试行“超产奖励制度”,说它“掌握不好容易变样”。这说明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遇挫折B.农村生产关系调整需要政策支持C,农村生产结构调整任务艰难D.责任制不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答案】B【解析】20世纪60年代,广东澄海县实行的田间管理负责制解放了生产力,尔后却被政府明令停止,这表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需要政策支持,故选B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农村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而材料强调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C项;“取得了大丰收”表明责任制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排除D项。11.1981年,山东一家农村社队企业产值和利润分别比1980年增长159.8%和400%,产品成本比1980年降低23%,且产品质量稳定在国家一类产品标准的水平上。其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B.国有企业改革逐渐展开C,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答案】C【解析】题千所述及的时间点是“1981年”,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后不久,根据题干中“农村社队企业”可知,该企业是乡镇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建立,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期,由于实行经济责任制,大大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企业产值和利润”有较高幅度增长,并且“产品质量”也有很大提高,故选C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的是社队企业发展情况,排除A项;题千内容述及的是社队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12.1980年12月,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国家,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国家中进行建设。…欧美日本各国也没有八亿农民这个大问题。”上述讲话强调A.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经济改革要从中国实际出发C要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对外开放要注重引进和吸收【答案】B【解析】据材料“我们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国家…欧美日本各国也没有八亿农民这个大问题”可知,陈云认为中国有八亿农民的现实国情,欧美日本等国则没有,搞经济建设必须清醒地认识国情,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能一味照搬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故选B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多的大国,即经济改革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没有涉及加快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材料强调中国特殊的国情,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D项。·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