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高中历史学业合格考试模拟试题
    2、2024高中历史学业合格考试
    3、202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4、2024年高中历史合格性考试
    5、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6、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7、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8、202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答案
    9、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2024
    10、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答案】C来【解析】根据材料“第一次正面向国人介绍”,可得出这推动了近代国人获知西方科学,有利于开阔国人的眼界,故选C项。明朝时期国人就已经对西学有所接触,“开始”表述错误,故排除A项;《海国图志》鼓励国人学习西方的科技,并非全面学习西方,故排除B项;“迅速传播”的说法不恰当,故排除D项。9,冯桂芬在1861年的《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中华不如夷之处远不止“器”,因此“法苟不善,虽古先吾斥之;法苟善,虽蛮貊吾师之”。郑观应认为:“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语言文字其末也。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他们的看法A推动了中国近代新思潮的萌发B表达了对以夷变夏的忧虑警惕林。C致力于寻找摆脱危机的新方法D.实质上是民主变革的施政纲领【答案】C【解析】材料中冯桂芬和郑观应的言论是典型的学习西方、“中体西用”观,点,反映了先进中国人致力于寻找摆脱危机的新方法,C项正确。林则徐和魏源推动了中国近代新思潮的萌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的表达与两人的观点相反,排除;材料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是民主制度,排除D项。10.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体西用”成了流行词,“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梁启超认为“舍中学而言西学者,其西学必为无本”,“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维新变法,而疆吏若李鸿章、张之洞辈,亦稍稍和之”。这说明当时知识分子命单的料中(别出既名A.对洋务派仍存幻想意患才宝一于其GC,多数认可学习西方B.需要加强思想解放目试味为D.新旧思想纷争激烈案答【答案】C〉》3【解析】据材料“举国以为至言”“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维新变法,而疆吏若李鸿章、张之洞辈,亦稍稍和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国人进行了反思,主张向西方学习。而梁启超认为“舍中学而言西学者,其西学必为无本”,说明他也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也不应舍弃“中学”。这说明当时的知识分子多数认可学习西方,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维新变法”也说明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已经不对洋务派抱有幻想,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国人进行了反思,主张向西方学习,这正是思想解放的表现,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没有涉及旧思想的信息,更没有涉及新旧思想的纷争,D项错误。11.1876年,郭嵩焘将出使英国的沿途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后该书寄到总理衙门,不料遭到士大夫们的攻击、谩骂,直到郭嵩焘去世,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郭嵩焘的遭遇说明了当时A“天朝上国”观念仍未改变B.晚清政府顺应民间舆论C.“中体西用”思想有待突破D社会各界反对学习西方【答案】C【解析】郭嵩焘由于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而遭到不公平待遇,说明当时士大夫对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并不接受,也由此说明“中体西用”思想有待突破,C项正确。当时“天朝上国”的观念已经有所改变,排除A项;朝廷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并不是顺应民间奥论,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12.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江南制造总局编印的《西国近事汇编》逐周汇述各国重要时事,其中还以大量的篇幅介绍过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还有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和美国的“康密尼党”(共产主义者)。这一现象A适应了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B.反映了国人世界观念的变化C.促进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D.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特征【答案】B务地经管同南景8,本【解析】材料“其中还以大量的篇幅介绍过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还有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和美国的‘康密尼党'(共产主义者)”体现的是这一时期的洋务运动不光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且对西方的时事也有所关注,说明国人的世界观念发生变化,B项正确。材料与适应救亡图存的需要说法无关,排除A项;该现象与促进维新思想传播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排除D项。)1案兮》·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