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QG)历史

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QG)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全国大联考第四次历史
    2、2024全国大联考答案历史
    3、全国大联考2024历史
    4、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三次试卷历史
    5、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
    6、全国大联考2024历史
    7、2024全国大联考第三次历史
    8、全国大联考2024高三第二次联考
    9、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
    10、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试卷历史
10.有学者指出:“宋元及其以后,在文学上,有一个与过去非常显著的不同,即文学已不是只为皇帝官僚和士大夫阶级服务,并且也为平民服务,即为商人、差吏、城市手工业者和平民服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A.民众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B.文学创作主题风格发生转变C.市民文学成为主流文学形式D.商品经济发展助推文化转型11.明代钦差中既有文武官员,也有宦官;既有临时差遣者,也有固定差遣者;既有官职崇显者,也有官职低微者。官职低微者,如刑部与大理寺的属官;还有无官职的,如“钦差旗军”“钦差舍人”等,属于卫所官兵及武职子弟。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统治加强B.官僚体系受到冲击C.中央行政效率提升D.官员参政积极性高12.明清之际,顾炎武从文化意义上重新定义天下,构建了“文化亡则天下亡,文化存则天下存”的文化天下观,以民生和文化传承为本位。他区分了一家一姓私有的“国家”与普通百姓赖以生存的“天下”,蕴涵了“民本位”的深义。据此判断,顾炎武的主张在当时A.摆脱了封建伦理纲常的桎梏B.使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发生动摇C.成为士大夫变革社会的武器D.超越了“君国一体”的传统观念13.下图为清代(1678一1793年)银钱比价示意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单位:1400文/两)120010008006004002000(年)包包的色兰民华是足图A.白银过剩导致购买力下降B.白银紧缩逐渐加剧C.银钱比价总体上相对稳定D.物价水平稳中有升14.中国古代阅读以隋唐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如下表所示。该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阶段阅读概况隋唐以前阅读是一种奢侈,是达官显贵和家境殷实的文人墨客的专利阅读行为出现了由“官”向“民”的下移和扩展,阅读人数大大增加,出现阅读目的隋唐以后性的分化和阅读内容的多元化A.官僚士大夫的文化影响力增强B.社会的变迁和科技文化的进步C.官府对百姓的控制力明显减弱D.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缓和高二历史第3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