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3LK·生物-QG]试题

[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3LK·生物-QG]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全国大联考第四次生物
    2、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试卷生物
    3、2024全国高三大联考生物答案
    4、2023-202422届高三大联考生物qg学生用卷第1联
    5、2024高三大联考生物
    6、2024全国大联考第三次生物
    7、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
    8、全国大联考生物第三次2024
    9、2024全国大联考生物第三次
    10、2024全国大联考第三次生物答案
12.下列生物中属于二倍体的是()A.该复制方式符合半保留复制的特点A.马铃薯(四倍体)的花粉经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B.H'链全部合成时,L'链只合成了2/3B.马(仁倍体)与驴(二倍体)交配产生的骡子C.子链中新形成的磷酸二酯键数目与脱氧核苷酸数目相同C.蜂群中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具有可育能力的雄蜂D.若该线粒体DNA在含I5N的培养基中复制3次,不含I5N的DNA只有两个D.二倍体西瓜植株传粉给四倍体西瓜植株产生的后代植株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7.(12分)如图是某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a表示)。请分析回答:选错的得0分。口O正常男女13.牵牛花自交的子一代表型及比例是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7:3:1:1,■●患病男女高茎和矮茎分别由基因A、a控制,红花和白花分别由基因B、b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0B.亲本产生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不育(1)Ⅲ,生育前应进行以防止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C.F,高茎红花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占4/7(2)通过图中」(填个体编号)可以排除这种病是显性遗传病。若Ⅱ4不带有此病致D.F中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测交后代可能无矮茎红花病基因,则,和Ⅲ1o婚配,后代男孩患此病的概率是14.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将a、b噬菌体(它(3)若Ⅱ4带有此病致病基因,Ⅲ,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Ⅲ,和Ⅲ10们已被32P或35S中的其中一种标记)分别侵染甲、乙两管中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搅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内放射性物质的位置,结果:甲管上清液有放射性,沉淀物无放射(4)若Ⅱ,和Ⅱ4均不患红绿色盲且染色体数正常,但g既是红绿色盲又是克氏综合征(XXY)患性;乙管上清液无放射性,沉淀物有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者,其病因是图中(填个体编号)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A.检测结果表明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均可侵入大肠杆菌内18.(10分)嗜热四膜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在外界营养物质缺乏时,可以进行有性生殖。B.实验结果表明a的蛋白质外壳和b的DNA均具有放射性其细胞中细胞核(2)的分裂过程如下图1所示。图2表示四膜虫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C.伴随着噬菌体DNA的复制,乙管内沉淀物的放射性将逐渐增强像(示两对染色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D.可以确定甲管的放射性来自32p,乙管的放射性来自35S15.利用“抗生素纸片扩散法”观察某细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可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应将不含抗生素的纸片和抗生素纸片分别放置在培养基的不同区域B.实验中可以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判定抗生素的抑菌效果C.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继续培养,连续选择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大D.细菌耐药性的变异是在使用抗生素之后产生的16.动物细胞的线粒体DNA分子通常呈环状双链,即H链和L链。H链上有两个复制起始区,图1图2一个用于H链合成(简称OH),一个用于L链合成(简称OL)。该DNA复制时,OH首先(1)图1中和受精作用保证亲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被启动,以L链为模板合成H'链,当H'链合成约2/3时,OL启动,以H链为模板合成(2)图2中甲细胞含有四分体的个数为个,图2中已经发生过基因重组的细胞可L'链,最终合成两个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整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能有一—,其出现在图1中过程(填图1中序号)。(3)图1进行减数分裂的四膜虫基因型均为AaBb,据图判断①的基因型为OHOHOHH链19.(12分)阅读下列关于“遗传信息表达”的相关资料,请回答:资料一: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对“遗传信息如何从DNA传递到蛋白质”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1961年,南非生物学家布伦纳、法国生物学家雅各布和美国遗传学家H链梅瑟生经过实验发现,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培养基中添加含4℃标记的尿嘧啶,培养一段时高一生物试卷第3页共6页高一生物试卷第4页共6页
本文标签: 全国大联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