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历史(辽宁卷)答案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历史(辽宁卷)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百师联盟高三冲刺卷二历史
第三套1.C材料中敲诈文臣之人被逐出京师,而迫害武将之人则被提拔,这种反差体现出宋太祖对文臣的重视和对武将的压制,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2.B由材料中“商旅辐凑”可知,宋辽议和之后,双方互开榷场,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民众意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3.A由材料中“抑兼并,广储蓄,以备百姓凶荒”可知,与这一思想相符的措施是青苗法,即每年播种时和夏粮收获前,州县官可贷款给农户,等收获后加息二分,随夏秋税时归还。这样既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又能使农民免于豪强高利贷的盘剥,因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4.D由图片中两政权的首都所在地“大兴府(中都)”与“临安府”及“岳飞大破金兵”等信息可知,图片所示为南宋军民抗击金军南下的战争,其结果是成功阻止了金军的南下,继续维持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促成了南宋偏安形势的出现,故D项正确,排除B项。当时长期战争造成了中原地区经济的破坏,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5.A由材料中宋辽通使,“与朝廷和好年深”,以致“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宋辽交好是民心所向,故A项正确。宋辽并立,并非“臣属关系”,B项错误;出使活动属于官方性质,C项错误;虽然宋辽和好是主流,但民族矛盾也并未“消除”,D项错误。6.B由材料中“沿用辽宋制度”“科目得人为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朝在选官制度方面,借鉴了宋朝的科举制度,但不能说“照搬”,故B项正确,排除D项。A、C两项夸大了材料信息的影响,且判断信息不充分,排除。7.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驿道的兴修,既有助于运输官府物资,又便于公文传递,从而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政治联系,巩固了大一统局面,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8.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维吾尔、蒙古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从而形成了我国新的民族成员一回族,③④正确,①②与“外来回民”信息不符,排除含①②的选项,故D项正确。9.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一全国,打破了此前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南方与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南方经济作物传人北方也因为国家统一而成为可能,故C项正确。10.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政府通过“山场”垄断准南茶叶的生产和销售,以谋取厚利,抑制私商发展,故B项正确。北宋前期,江南的经济中心地位正在确立,A项错误;茶农遭到政府沉重剥削,社会经济地位并未提高,C项错误;题干只提及了准南榷茶制度,无法说明茶叶私营贸易在全国的状况,D项错误。11.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政府出于“军国”所需,“全力营运”海外贸易,允许“富人之舶”发展壮大,这都为对外贸易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故D项正确。元代之前,古代中国已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对外经济交往,A项错误;“富人之舶”参与外贸,但其“与政府平等竞争”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也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农业是封建社会中国政府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C项错误。12.A材料“客户在总户数中所占比重…大致呈下降趋势”是客户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一个重要反映,这表明随着客户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客户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向主户转变,从而降低客户的比重,故A项正确,排除C、D两项。B项由材料信息不能直接得出。13.C由材料中“开创了弃传从经的疑传之风”“改经就义”等信息可知,材料中孙复、刘敞的行为表现出其对自三国以来,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的不满,他们的行为孕育了儒学的复兴精神,有助于儒学的理性发展,故C项正确,排除A、B两项。D项说法错误。14.B根据材料“词从士大夫的樽前开始走向市井”可知,宋代以词为代表的文学发展呈现出世俗化、大众化趋势,故B项正确。15.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沈括认为“百工群有司市井田野之人”的广泛参与,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创新,科技发展源于社会实践,故A项正确。沈括旨在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而非表彰“科技成果丰硕”,B项错误;儒家重视人伦道德,而不重视“科技发明”,C项错误;沈括并未特别强调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D项错误。16.D由材料中“统治阶级所专有”“女真字学,也是为培养统治阶级的子弟服务的”等信息可知,女真文字的【22新教材.DY·历史·参考答案一R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一QG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