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5·2024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二)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国考1号2语文答案
2、2023-2024国考1号5语文答案解析
3、2024国考1号2语文
4、国考1号2024语文答案
5、2024国考1号4语文
6、2024国考1号3语文
7、国考1号2024语文6答案
8、2024国考1号5
9、国考1号4语文2024答案
10、国考1号2024语文6
语文试题)
览过,真正的游览从此才开始。”元和年间,朝廷曾经依照旧例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任刺史,这次子厚被派到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好好治理一番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柳州百姓顺从和信赖他的政令。当地的风俗向人借钱时用子女作为人质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那些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人,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实施这个办法到其他州,等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份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将近一千人。衡山、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以柳子厚为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诗文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当他被召回京城而又复出为刺史的时候,中山人刘禹锡字梦得也在遣放的行列,应当前往播州。柳子厚流着眼泪说:“播州不适宜人居住,而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于无法向母亲说明一切,况且也决没有让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他向朝廷请求,将要上疏,情愿用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再次获罪,死也没有遗憾。此时正好又有人将梦得的事报告了朝廷,梦得于是改为连州刺史。鸣呼!人在困窘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柳子厚过去年轻,勇于助人,不知道保重和顾惜自己,以为功名事业可以立见成就,结果反受其牵连而遭贬黜。被贬以后,又缺少有权有势的知己援引推荐,所以最终死于荒远穷困的边地,才千不能被当世重用,学说不能在当时实行。14.A(“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错误,应为对命运不可把握的慨叹。)15.示例:①人生无常,命运不可自行把握,不要沉溺于惆怅之中不能自拔。②人生处处有兄弟,要珍惜每一次相遇。③对于生活中偶尔出现的欢乐要及时抓住,尽情享受。(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6.(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6分,写对一句给1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17.C(第一处:“杳无音信”指没有一点消息,既可用于自此之后永远没有音信的语境,也可用于以后还可能有音信的语境。“石沉大海”指石头沉到海底,用于从此永远没有消息的语境。此处表示黄旭华离家搞核潜艇研究长时间没有音信,应选“杳无音信”。第二处:“肝脑涂地”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以身许国”指把身体献给国家,表示甘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此处表示把自己身体交给国家,应选“以身许国”。第三处:“远见卓识”指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不能做“发表”的宾语。“真知灼见”指正确而透彻的见解,可以做“发表”的宾语。此处做“发表”的宾语,表示黄旭华与年轻同事研讨时发表正确而透彻的见解,应选“真知灼见”。第四处:“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褒义。“挖空心思”比喻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贬义。此处用于“褒”的语境,表示用心的艰苦,应选“呕心沥血”。)18.D(原句有成分残缺和搭配不当的语病。A“诠释”的宾语残缺。B“把赤子之心践行着…”介宾搭配不当。D“践行…行动”搭配不当。)19.B(整个句子的主语是“黄旭华”。A中途另立主语“忠诚”。C既中途另立主语“忠诚”,又用被动句,句式不协调。D中途另立主语“书写的”。)20.示例:①主人的第一件事便是泡茶②在茶馆喝茶就更不用说了③到底哪种茶品最好(6分,写出一句给2分,意思对且语言表达合乎要求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1~2分。)21.示例:把茶品的品鉴这一复杂事物,比喻成对鞋子的选择;化抽象为形象,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生动形象。(5分。内容3分,表达2分。)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立意:①网民要形成思想共识,共建网络文明环境。②文明上网,传递正能量。③识别网络“毒草”,维护网络清朗。④拿起法律武器,敢于对网络负能量说“不”。-2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