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4届高考模拟卷(二)2语文试题作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语文试题作文)
眉山市高中2023届第三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2022.01语文试题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唐代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高峰,傲视古今,其中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性内涵,也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文明遗产。虽然表面上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就活在这些诗人的庇荫之下,但是犹如孟子所说:“所过者化,所存者神。”过去的经历已经化掉了,看不到了,但它留下神妙的力量影响了后来的世界,所以事实上过去仍然是永恒地存在着。就像宋代李之仪在《卜算子》里所说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虽然看不见,但我们都品尝着一样的生命之泉,被一样丰沛深刻的文化所滋养。“身在长江尾”的我们可以遥望长江头的无数先人,更可以在溯溪而上的过程中,感受到身心的洗礼。在这文化的长江大河里,涓滴都是智慧的宝藏。而唐代之所以能够诞生出众多的伟大诗人,必然和整个时代环境的深厚博大息息相关,就像巨大的树木必然有整座森林作为支撑一样。如果杜甫诞生在今天,他就很可能不会成为杜甫,而会成为其他的人才。当然,不可能每个唐朝人都会作诗,而且作诗也不是传统文人的最高目标。很多人以为唐朝人把创作诗歌当做人生的最大价值,以为唐朝人都以身为诗人为荣,这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误解。毕竟在以儒家思想为终极信念的传统社会里,文人的最大人生价值还是在于经世济民,除非极少数的特殊情况,他们最大的努力还是在于实现政治理想。杜甫就说得很清楚:“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国家社会的群体事业才是这些充满理想的知识分子的终极信念,他们希望可以为尧舜般的圣君奉献心力,实践王道,让社会淳厚,百姓安居乐业。因此,这两句话就成为王安石最喜欢的诗句,因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