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月考卷·地理[24·G3YK(新高考)·地理-ZTB-必考-HUB]七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地理-ZTB-必考-HUB]七试题)
10.C【解析】本题考查造成不同海域海水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据图可知,甲地海水盐度高于乙地,该海域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大量陆地径流的汇入会稀释海水盐度,因此距离河口位置越近,受陆地径流的影响越大,海水的盐度越低,故C正确。故C选项正确。11.B【解析】本题考查河口附近河道出现大量咸水鱼的主要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由材料可知,阿拉瓜利河河口附近河道出现大量咸水鱼,淡水鱼虾变少,这说明河流的盐度增大,河口淡水鱼类因不适应而死亡或逃离,而咸水鱼类适宜河口盐度,便来此聚集。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水倒灌,咸水入侵,导致河口附近河道盐度增大,利于咸水鱼集聚。故B选项正确。12.A【解析】本题考查南岭气候的屏障作用并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南岭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相对南方地区的主要山脉而言,其海拔并不高。由材料可知,南岭由一系列走向不一的山地簇组成,说明南岭地形较为破碎,多隘口等,因此对气候的屏障作用并不如我国其他东西向的山脉显著。故A选项正确。13.D【解析】本题考查南岭分界意义主要体现的季节,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尽管南岭较为低矮,但由于其距冬季风源地远,冬季风到达湖南、江西南部以后,势力大为减弱。受南岭的阻挡,冬季冷空气难以进入岭南,因此岭南地区与岭北地区冬季气候差异较大,而其他季节岭地区与南岭地区北气候差异较小。故D选项正确。14.B【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背风雾形成特征及成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背风雾是背风坡由下沉气流与上升气流交汇而形成,因此不会出现在山麓地带。由图可知,背风雾出现最多的时间段在7~12旬,即春季。乳源出现雾的次数高于乐昌。乳源位于山地南坡,出现背风雾时应刮北风,为冷空气,故该地背风雾更多与冷气团有关。背风雾的形成主要与地形有关,与地而辐射关系不大。故B选项正确。15.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读图可知,甲地全年昼夜平分,应为赤道地区;乙地冬至昼最长,夏至昼最短,应位于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丙地冬至出现极夜现象,夏至出现极昼现象,应位于北极圈附近;丁地冬至昼最短,夏至昼最长,应位于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四地中丙地纬度最高,故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故C选项正确。16.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读图可知,乙地位于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丁地位于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同一日乙地昼长等于丁地夜长,两地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关于赤道对称;故两地只有在春秋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两地纬度相同,昼夜长短变幅相同。故D选项正确。17.(1)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受山地阻挡抬升,带来丰沛降水,冰川累积快;地处温带与亚热带交界,夏季温度较高,冰川消融速度快: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冰川移动速度快。(答出两点,4分)(2)位于雪线附近,有聚积多年的积雪,积雪不断增厚,易形成冰川:冻融频繁,风化作用强烈。(4分)(3)在雪线附近,受冻融风化,岩石破碎,冰川运动对基岩产生拔蚀和磨蚀作用(1.5分),使底部不断加深,后壁受冰川侵蚀,不断后退变高,形成冰斗(1.5分);随着冰川不断扩大、冰斗后壁不断后退,冰斗的位置不断上移至雪线以上(1.5分),位于相邻冰斗间,则形成刀刃状山脊(刃脊),而多个冰斗后壁交汇形成了峰高顶尖的山峰(角峰)(1.5分)。【解析】本题以阿尔卑斯山冰川地貌发育为命题情境,考查山脉冰川活动强烈的原因、雪线附近促成冰斗发育的条件、冰川地貌类型发育的顺序及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第(1)问,以宏观视角分析阿尔卑斯山区冰川活动强烈的原因,可分别从水汽、温度、地形等角度展开分析。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