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多卷·A10联盟2021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答案ACBDBA题号10111213141516答案BADBDDC1.C本题考查早期文明国家的特征。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二里头作为王朝都邑,城市和建筑规模极其庞大,只有国家才有能力完成,这说明当时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形态,故选C项。A、B项的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说法有误,材料未提及二里头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排除。2.A本题考查秦汉唐时期的政治制度。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汉、唐律中关于直系亲属犯罪处罚的有关规定,由“枭其首市”“绞”“斩”可以看出对直系亲属的“殴”“贼”“詈”等犯罪行为进行严惩,维护“祖父母”“父母”的权益,至于亲属犯罪是否是祖父母、父母造成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法律惩处的只有直系亲属,这体现出维护家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故A项正确。由题干材料信息“祖父母”“父母”可知B项错误;汉唐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主导理念,C项错误;亲属犯罪直接导致家族内部矛盾尖锐,影响社会稳定,不会直接危及专制统治,D项错误。3.C由文字材料及图片信息可知,东汉时期的酿酒业取得一定发展,酒的生产和买卖形成一定的流程,并被工匠刻于砖石上,这说明酒已成为当时社会重要的消费品,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民营酿酒业的管控,排除A项;从图片可看出酿酒分工明确,但“规模大”不能据图片信息得出,B项排除;从图片不能判断该酿酒作坊是否属于官营,排除D项。4.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道的演变是随着现实政治发展而进行的,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显示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善,排除A项;道作为州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并未涉及基层政权,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虽然地方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但多数节度使在形式上还是服从中央的,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统治,且材料本身也无法看出唐代统治的瓦解,排除D项。5.D允许工商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变相地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商人的经济地位,排除A项:科举选官仍以才学为标准,并非此时才予以确立,排除B项;科举考试允许工商子弟参加,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6.C根据材料“以田亩为主要征调对象,赋役银由政府官收官解”和“把丁银全部摊人田赋之中”等信息可知,征税对象主要是土地,因此这些政策调整改变了传统赋役征收的内容和方式,使得原先的户籍管理主要用于征收赋役的功能逐渐减弱,故选C项。这些赋役政策的变化使农民摆脱了丁役负担,不再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上,进一步松弛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排除A项;“解决了政府财政问题”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明清赋役以田亩为标准并未改变,排除D项。7.B根据材料信息“有助于缓解帝国的人口压力,增加帝国的财政收入和粮食储备”等可知,该学者从维系统治的角度来看待美洲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的影响,粮食产量的提高使明清社会紧张的人地矛盾得以缓和,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反而更加稳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明清的统治危机,故选B项。材料无法反映中国主要粮食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高产作物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地矛盾,排除D项。8.A根据材料“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印刷十余万部”“科举士子的参考书籍”等信息可知,郑观应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说明其思想属于改良主义,且他的主张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也体现出当时改良思潮顺应了时代变革需要,故A项正确。“政体变革已成为士子共识”说法夸大,排除B项;仅由材料看不出科举考试改革迫在眉睫,排除C项;商战理论仅仅是郑观应个人的思想,并未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潮,排除D项。号卷·A10联盟2021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