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4届高考模拟卷(二)2语文试题作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语文试题作文)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王乃逍水子良北B献地于齐C立昭常D为大司马E使守东地F又遣景鲤G西索H救于秦。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意指给,给予。同《六国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的“与”字含义相同。B.玉声,佩玉相击之声,引申为美妙的声音。这里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C.“乃归子”的“归”指让…回去,与《蜀道难》“使人听此调朱颜”的“凋”字用法相同。D.倍,指违背。跟《鸿门宴》“愿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怀王死后,在齐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向齐王请辞回楚国,但齐王阻扰,提出放归条件,楚太子采纳了慎子的建议,答应了齐王的条件。B.楚太子回国继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襄王不愿献地,向群臣问计,集思广益,最后解除了危机,说明楚襄王善纳言。C.子良告诉齐王此行受王命来献地。昭常假托王命驻守献地。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告知若不收兵就和齐军决战。最终楚国不战保全东地。D,材料一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楚太子答应献地给齐国。材料二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怕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4分)(2)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4分)14。楚襄王不愿献地给齐王,向子良、昭常、景鲤三人问计,三人在割让东地的问题上有何不同意见?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放言五首而(其三)杂兴八首(其三)唐白居易清顾嗣协赠君一法决孤疑,不用钻龟与祝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试玉要烧三日满,辞材须待七年期。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葬谦恭未慕时。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注】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放贬江陵,写了五首《放言》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江州,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②钻龟、祝著(shT):古人占卜的两种方式。③周公:周成王叔父,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放等人造作流言,说周公要篡位,周公恐惧,外出递难。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放等人的叛乱。④王莽:汉元帝皇后侄,后篡议自立,改国号为“新”。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诗首联设置悬念,说要赠人一个判断真假的方法,却不正面说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赠”字强调此法乃经验之谈。B.日诗充满了对朋友的劝慰之情,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情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愤愤不平,并坚信自己与友人的冤情终会昭明。C,顾诗用语浅近、如话家常,却表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与缜密,诗中阐释的道理颇具思辨性和开放性。高三语文第6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