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白黑黑白黑白黑)语文试题

贵州省贵阳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白黑黑白黑白黑)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路,观察拍摄梾木的枝枝叶叶。夏天的时候,他来得晚一些,株木等得花儿都落了,老朱与株木相约:明年初夏再来。一个老人,穿越闹市,去偏僻山村看望一棵梾木,和它经历小满小暑小雪,领受谷雨寒露霜降,相见如老友晤面,不见之时③。这是怎样的一种情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改写成“更有秋天的阳光从葡萄枝杆上照射,留下一片斑驳迷人的光影”,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夏日酷热难当,来一块汁多味甜的西瓜消暑解渴,顿时感觉凉爽。那么,A?一种说法是五代时期,但此种说法缺少证据。目前的考古显示,西瓜至迟在西汉就到了中国。西瓜自汉代就传入中国,但为什么没什么人提及呢?特别是唐朝,大量的唐诗,也未提及。那时的文人,大凡吃到点好吃的,总忍不住哼唧几句。我的推测是,B,不受待见,所以没有广泛推广种植。西瓜从野生品种的味淡到今天的味甜,是科技干预和植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要等到南宋。①官员洪皓出使金国,被金国扣留他长达十五年,到绍兴十三年(1143年)才得以归国。归来时,洪酷带回的西瓜种子,开始在杭州等地种植。古人视西瓜为“瓜果之王”,名人雅士吟诗咏赞。最脍炙人口的当属文天祥的《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②写法新颖别致,把西瓜的形、色、味以及切瓜动作、吃瓜的情景描绘惟妙惟肖,可以堪称妙极。今人描写吃瓜场面也别有一番趣味。汪曾祺在《夏天》中写道: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晴都是凉的。另一位作家则这样写道:中午鼾睡醒来,父亲小胖赤膊,持大菜刀,抱大瓜。我们多子女家庭,瓜大如斗也不嫌大。父亲敲敲,听听,看看,大小孩子则猜猜红瓢、黄瓢、皮薄、皮厚、沙不沙、熟不熟、甜不甜…刀起瓜开,一声情不自禁的唏溜。20.请在文中A、B、C三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1.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22.某杂志社编辑部在审稿时,一致认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逗号与顿号很有表现力。假如你是编辑,请说明理由。(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当年,大学士朱升向朱元璋提出平定天下的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筑墙和积粮是物质储备,称王是战略目标。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国际国内客观存在的危机,化用朱升的名句,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方针。挖洞者,备战也;积粮者,备荒也。备战备荒乃为强军之举,亦是富国之道。当然,我们强军富国,绝不是为了称王称霸。“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虽说是治国方略,但对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少年也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