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4届高考冲刺卷(一)1语文试题

高三2024届高考冲刺卷(一)1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高考语文答案
    2、2024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四
    3、2024高考冲刺卷四全国卷语文答案
    4、2024高考冲刺卷语文卷四
    5、2024高考冲刺优秀模拟试卷汇编45套语文答案
    6、2024年高考考前冲刺卷4语文
    7、2024高三冲刺联考语文
    8、2024年高考语文
    9、2024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三)
    10、2024年高考冲刺卷(全国卷)语文四
静夜!我不能,接受你的贿赂。谁稀罕你这墙内方尺的和平!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露,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是从故纸堆里抬起头来做回一个斗士的时候了。案头这部唯物史观的《中国文学史稿》还没有完成大纲,而他已经为这民族开出了药方,明白自己应该去做一个披荆斩棘的实践者了。(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写西南联大学生们高喊口号,掀起歌唱的浪潮,用具体歌词显示了青年学生们的使命感、责任感,也揭示了故事的时代背景。B.闻先生雨后回家途中索性赤脚踩在泥泞里是他率性的表现,“温热”“温柔”“胭脂般”等细腻的感受,体现他对祖国土地的热爱。C.回家途中师生交流时,何新之“知道先生心里有一团火”的回答,让闻一多对青年离开自己的困惑和不理解得到释怀,而倍感欣慰。D.和太太在江边时,闻一多以江水、大海设喻,表明青年就像江水,自己坚信青年会为追求真理而朝着进步的方向积极、执着地前进。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雨后树木显得精神反衬暴风雨的猛烈,暗示暴风雨是改天换地的力量。B.句子②和前文蓄须明志呼应,“蓬草般”与“闪烁”相衬,凸显睿智与坚定。C.句子③中“搭”和“扶”两个动词,显示出关爱,也寓含提醒、扶持的深意。D.句子④闻太太的评价,肯定了丈夫的诗人气质,也是她对丈夫的理解和鼓励。8.小说节选最后部分,作者多次写到“静夜”,请简要分析其用意。(4分)9.《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周游列国被困陈蔡时,“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庄夺·秋水》也有记载:“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弦歌不辍”便体现了困厄中教化育人精神的延续。小说以“弦歌”为题有怎样的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余登达蓬山望海,山僧四五人,皆言春夏之交,此地特多海市”。各举所见,与图画传闻者绝异。盖传闻者多言蜃气烛天,影像见于空中,岂知附丽水面,以呈谲诡。言者不出云气伤佛,岂知五采历落,刻露秋毫。东坡在登州,以岁晚得见为奇,然霜晓雾后,往往遇之,亦不必拘拘于春夏也。信耳信目,自有差等。山僧约明年三四月来宿其舍,海神当不余弃。先次第其言而赋之。己酉之冬,观海达蓬。山僧四五,指点空濛,曰:“滨海之地不一,兹独当夫神宫也。光怪发作,亦何人而不逢!但称登州之海市者,盖不免于瞽聋。”(节选自明末清初·黄宗羲《海市赋》)【注】①海市:即海市蜃楼,参下“蜃气”注。②蜃气:海面风平浪静时,远处出现的由折光形成的城郭楼字等幻象,也可见于沙漠中。古人常误以为是大蜃吞吐的云气而成。高三语文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