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2024届高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新课标Ⅰ卷)(广东专用)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学科网2024年高考考前最后一卷新课标二卷语文
2、2024高考考前最后一卷新课标2
3、学科网2024年高考考前最后一卷新高考卷
4、2024年高考考前最后一卷(新高考卷)语文
5、2024年高考考前最后一卷新课标一卷文科综合
6、2024新高考语文最后一课
7、学科网2024年高考考前最后一卷(新课标ii卷)试题及答案
8、学科网2024年高考考前最后一卷文综
9、2024年高考考前最后一卷新课标一卷
10、2024高考考前最后一卷新课标一卷
(广东专用)答案)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然A陵B不死C罪也D子卿E视陵F岂G偷生之士H而惜死之人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执事,在文中指“当权者”,与《烛之武退秦师》“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用法不相同。B.加,在文中指“嘉奖”,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中的“加”词义不相同。C.宗,在文中指“宗族”,与成语“光宗耀祖”中的“宗”的词义相同。D.延,在文中指“延续”,与《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中的“延”词义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陵举高祖皇帝当年为匈奴所困,最终勉强脱身的事例,意在说明自己最终打了败仗和不以死殉国是当时敌我兵力悬殊导致的。B.李陵认为汉朝廷对有功之人是没有做到厚待的,他用已故祖父李广和苏武的不公遭遇这两个例子,来反驳苏武“汉与功臣不薄”的观点。C.白居易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有引用名言的引用论证,也有古之君子与李陵之间的对比论证,采用的论证方法多样,论证比较有力。D.白居易面对有人评判武帝听信流言而诛杀李陵家族,认为武帝负德的观,点,他用假设论证来回应这种质疑武帝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2)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14.白居易评价李陵为“非忠、非勇、非智、非孝”之人,你认同吗?请结合材料阐明你的理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咏怀古迹(其三)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①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明妃清·吴雯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②同。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唯许托宾鸿。天心特为留青冢,春草年年似汉宫。[注]①青冢:明妃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相传塞上草白,独明妃墓地上草色常青,故名。②自媒:自夸,即为自己说好话,炫耀自己。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画图”句,写元帝从图画里认识昭君,实际上根本不识昭君,暗含对元帝的幽怨;而吴诗“画工”句,则直言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之意,直陈其不屑之情。【高二语文第6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