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24年“江南十校”高一年级5月份阶段联考答案(历史)

安徽2024年“江南十校”高一年级5月份阶段联考答案(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22题6分,23题20分,24题12分,共52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691年,康熙帝宣布停止修筑沿用了2000年的长城,长城内外即成“一体”,即成“一家”。1703年,清朝选择塞外之地创建避暑山庄,每年盛夏之际来此,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历经康雍乾等朝慕修的《大清一统志》,备载天下山川、郡邑、政事、风俗,首在构建国家广阔的疆域一统观,从而在观念上来代替“华夷之辨”。一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避暑山庄》等材料二秦汉时期,由于简牍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乡吏具体负责户籍的编造,县吏主要起监督、审核作用,户籍的正本放乡,副本呈县。由于乡吏是郡县任命,俸禄微薄,工作上经常有私派加征、盘剥百姓的行为。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刷,户籍散乱。魏晋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户籍转由县廷编造,并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隋唐则彻底废除乡吏,继续强化以县廷为中心的治民方式。一摘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时期户籍编造主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16世纪和17世纪不仅标志着欧洲的一种决定性转折,而且也标志着人类历史的一个创造性突破。长久以来,17世纪一直被认为是“革命的时代”。在那之前,西方文明从未如此讲求实利主义并以工业为导向。其商业活动一逐渐反映在交换、借贷、商业买卖和市场拓展的机制上一这又促进了更彻底的变革。一斯坦利布德尔《变化中的资本主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6分,要求:观点准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一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一摘编自斯搭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中,共同市场的根源可追溯到很久以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使人们对基于完全主权国家的国际秩序产生怀疑时,20世纪20年代后期,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当时,从而减轻法国对工业复兴的西德的担沈。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