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2024河南中考学业备考全真模拟试卷(信息卷)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河南省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b语文
2、2024河南中考学业备考调研试卷9语文
3、河南省2024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
4、河南省2024年九年级中招模拟试题语文
5、2024河南省九年级全真模拟卷
6、2024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三)语文
7、2024河南中考学业备考调研试卷三
8、2024河南中考学业备考调研试卷5语文
9、2023-2024河南省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
10、2023-2024河南省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a
答案(语文))
大单元学习三步一体高效训练讲评20.第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气平缓,请修改句式,使表意更强烈。(4分)记答案:示例:①你对我来说岂不也等于零?②便不能不从自身出发估量一切。(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首先要明确原句语气平缓,就在于用的都是一般陈述句,要使表意更为强烈,可以变一般陈述句为特殊句式,如反问句、双重否定句。因此,可将①改为反问句,将②改为双重否定句)(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立夏过后,小满潮翩而至。“小满”名称的由来,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农作物小有收获,北方地区的小麦等夏熟作物正是籽粒灌浆饱满、将熟未熟的“小得盈满”之际,所以称之为“小满”。小满,是一时物候。时至小满,乳熟后期青黄相接的麦穗,籽粒刚刚灌浆饱满,但只灌了个半饱,还没有成熟,正羞答答微微低头,在温风中翻腾。小满时节,农田管理也十分重要,不仅要防旱,②。大旱则插秧困难,大风雨则易使夏收作物泡汤。小满,既是一种节气,③。天道忌盈,卦终未济,业不求满。大满、太满,自满、完满,都不符合国人的处世哲学。《说文解字》将“满”字释为“盈满”,“小满”,有着“满而不足”“满而不盈”的含义。犹如绘画之留白,不经意间之小满,才是为人处世的最好状态。麦已小熟,天未大热,小得圆满,人生佳境。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小满时节麦穗的状态,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4分)答案:①运用一系列修饰、限定的词语,如“青黄相接”“刚刚”“只”“半”等,使表达精准、明确,描绘了小满时节麦穗的颜色和形态。②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未完全成熟的麦穗以少女娇羞的情态,生动形象。(每点2分,针对“准确生动”作答,言之成理即可)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案:示例:①与农作物的长势有关②还要防水涝③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每处2分)(第①处注意限制提示语“由来”“农作物小有收获”“正是…之际”,第②处注意限制提示语“不仅”“大风雨则易使夏收作物泡汤”,第③处注意限制提示语“既是”“国人的处世哲学”)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四章》“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贞观政要·直谏》以上经典语句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请联系实际与自身,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则经典名言构成。第一则名言是说事物在安然未生变的时候最容易持守,问题在没有显露迹象时最容易解决,做事情应该在事情没有变坏之前着手。第二则名言是魏征劝谏唐太宗时的话,“豫”同“预”,“不虞”,意思为“意外”。这句的意思是说,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情先做好防备,这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做法。这两句话都在强调一个共同的道理:防患于未然。写作可联系古今中外相关的事例,如唐玄宗早年虽创建开元盛世,但后来耽于享乐,埋下了安史之乱的祸端;中国企业始终坚持“做最坏的准备,最好的努力”这一战略思维,因而在遭到外国“卡脖子”时,能处变不惊,迅速启动备用方案。也可以引用其他相关的名言:如左丘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之言;如《论语》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之语等。写作时要联系当今时代,大处可阐明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对当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小处也可谈忧患意识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应做到说理清晰、论据充分。25ZCYK·语文-R-选择性必修上册-HAIN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