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5届全国高考分科模拟调研卷·(一)1生物试题

高三2025届全国高考分科模拟调研卷·(一)1生物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生物全国卷二2024
    2、全国卷2生物2024
    3、2024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卷一生物
    4、2024全国卷二生物高考答案及解析
    5、2024全国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6、2024高考全国2生物
    7、全国二卷2024生物高考题
    8、2023-2024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生物二
    9、全国卷2生物答案2024
    10、2024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2
双隐性个体一黑身白眼雄果蝇(rrXY),选择某雌果蝇与其进行有斑黄血:有斑白血:无斑黄血=2:1:1F2雌雄个体在减数杂交,若F1的实验结果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则雌性亲本应该分裂I前期发生了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产生dh为两对基因的杂合子,即所选雌性亲本的基因型应为RrXEX©,雌的雌雄配子,该种雌雄配子结合产生无斑白血蚕(3)显性♀黄性亲本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即RXE:RXe:rXE:rXe=翅雌蚕×黄翅雄蚕若子代无论雌雄,黄翅:白翅都为3:1,则1: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F1应该出现2×4=8种基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性中黄翅:白翅为1:1,雄性全为型,F1雄果蝇中黑身白眼(rrX©Y)出现的概率为(1/2)×(1/2)=黄翅,则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黄翅雌蚕×了白翅雄蚕(或♀黄1/4。若利用眼色这对相对性状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验证伴性遗翅雌蚕×白翅雄蚕若子代无论雌雄,黄翅:白翅都为1:1,则传,可从F中选择基因型为XEY和XX(或XEY和XEX)的个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性全为白翅,雄性全为黄翅,则基体进行杂交。因位于Z染色体上♀黄翅雌蚕×黄翅雄蚕)8.(1)29(2)DDhh和ddHH如图:0色体第六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D解析:T2噬菌体专一侵染大肠杆菌,不侵染耐药性肺炎克雷伯1.A解析:①的实验用苯酚氯仿法去除的是S型细菌中的绝大部氏菌,A项正确;a组细菌数量不下降,对应缓冲液组,b组细菌数分蛋白质,不是所有蛋白质,因此并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量减少最晚,对应感染复数为0.1的噬菌体组,B项正确;用感染子,只能说明去除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A项不合理。复数相对较高的噬菌体治疗小鼠肺炎,可使细菌数量快速下降,效2.B解析:T2噬菌体是病毒,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在普通果会更好,C项正确;b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约4h时,细菌数量达培养基中无法培养和标记,A项错误;若第②组保温时间过短或过到最大值,此时细菌增殖速率等于裂解速率,但在此之前被感染的长,T2噬菌体没有完全侵染细菌或子代T2噬菌体从细菌细胞中细菌就已经开始裂解,D项错误。释放出来,经离心后会造成上清液中放射性偏高,B项正确;14C可7.A解析:a组和b组分别用TMV和HRV直接侵染烟草叶片,属标记DNA和蛋白质,无论第③组是否充分搅拌,离心后上清液和于空白对照组,A项错误;将TMV的蛋白质外壳和HRV的RNA沉淀物均有放射性,C项错误;对比两组实验结果,只能说明DNA进行重组,获得重组病毒,其后代是HRV,B项正确;该实验只用是遗传物质,D项错误。HRV的RNA和TMV的蛋白质外壳重组获得的病毒侵染烟草叶3.C解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和野生型S片,因此,该实验只能证明HRV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证明蛋型细菌的遗传信息不同,原因是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中大部分遗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C项正确;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RNA均含传物质来自R型细菌,A项正确;转化过程中DNA双链被解开,有N,故无法用15N将蛋白质外壳和RNA区分开,因此,不能选并形成杂种DNA片段,所以会发生氢键和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择15N标记,D项正确。成,B项正确;根据DNA半保留复制推测可知,有“杂种DNA片8.(1)使核糖体中的蛋白质和RNA被5N、13C、31P-U等原料充分渗段”的S型细菌分裂形成的子代中,能形成“杂种DNA片段”的才人(2)新合成的mRNA以32P-U为原料是S型细菌,有一半仍是R型细菌,即转化后的S型细菌经细胞分(3)裂产生的子代不都为S型细菌,C项错误;题中信息可说明DNA重组可实现细菌间性状的转移,即R型细菌转变成S型细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项正确。有放射性4.D解析:丁组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无放射性体内,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乙组和丁组小鼠死亡的时间应不同,A项合理;丁组的死亡小鼠体内存在(4)子代噬菌体只含有32P,不含35S着S型和R型两种活细菌,B项合理;S型活细菌有致病性,会导解析:(1)步骤一中将大肠杆菌在含15N、13C、31P-U的培养基培养致小鼠死亡,而R型活细菌无致病性,不会导致小鼠死亡,C项合若干代的目的是使核糖体中的蛋白质和RNA被5N、13C、31P-U理;由题干实验不能得出R型死细菌与S型活细菌混合也可转化,等原料充分渗入,以便与噬菌体侵染后大肠杆菌中的核糖体进行D项不合理。对比。(2)根据“mRNA假说”,布伦纳推断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5.D解析:噬菌体M增殖所需的模板由噬菌体M提供,原料与相新合成的mRNA应该与侵染前细菌的核糖体(简称旧核糖体)结关酶由宿主细胞提供,A项错误;加入噬菌体M后,混合培养的S合在一起合成蛋白质,则“第二步”离心只能得到一条核糖体带,且型菌和R型菌相对数量降低,且趋势和S型菌单独培养时相近,与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原因是2P-U参与噬菌体DNA的转录过R型菌单独培养时不同,说明可能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B项错程,新合成的mRNA以32P-U为原料。(3)根据“rRNA假说”,T2误;突变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噬菌体M能特异性地侵染S型菌,噬菌体侵染后应先合成新的rRNA组建成核糖体然后再合成蛋白说明S型菌细胞膜上含有能被噬菌体M识别的受体,D项正确。质,则“第二步”离心后,有旧核糖体和新核糖体对应的两条核糖体10425 GKTXY·生物学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