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正文化]2025届名校名师测评卷(二)2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学年名校名师高考模拟
2、2024名校
3、名师名校2024
4、2023-2024名校名师试卷答案
5、名校考题答案2024历史
6、2023-2024名校真题精选卷(二)
7、2023-2024全国高考名校名师预测卷二
8、2023-2024名校之约中考导向模拟样卷二轮历史(二)
9、名校名师大考卷2024
10、2024名校名师模拟卷答案高三
2历史试题)
结合所学“首先除了分清楚府兵制和募兵制外,也不要把募兵制与征兵制混淆,征兵制是强制征召,募兵制主要依靠招募志愿者。在募兵制下,国家往往会设立军队招募机构,通过广告、宣传、福利和奖励等方式来吸引志愿者。募兵制减少了对农民的征调兵役”可得出,材料中的变化客观上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A项正确;雇佣关系产生于明代,排除B项;结合所学,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会导致军阀的形成,这成为唐代藩镇割据的一个条件,但不能直接说是募兵制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另外唐代之后的宋、明等朝代也采用募兵制,却没出现藩镇割据局面,排除C项;均田制度渐趋瓦解是材料中变化的原因,不是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5.汉晋时期流行数百年的单名传统,在东晋以后双名逐渐增多,“单名+之”是一种常见的姓名构成方式,如数学家祖冲之、史学家裴松之、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等。“之”字入名是天师道徒的习惯,同样带有宗教性质的“昙”、“灵”、“僧”等虚字也大量成为人名的用字。这一现象()A.受到南北民族交融的影响B.证明道教的社会基础广泛C.反映出正统观念受到冲击D.体现佛教盛行后的本土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晋时期(中国)。据题干可知,在东晋时期,带有宗教(道教、佛教)性的“之”“道”“灵”“僧”等字经常出现在人名中,结合魏晋时期三教并存发展可知,之所以出现题干所述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据此可知,题中现象反映出传统儒学正统观念受到冲击,C项正确;题干主旨并非民族交融,排除A项;题干仅部分人名受到道教的影响,而“县”、“灵”、“僧”等字是受到佛教的影响,排除B项;佛教本土化是指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等,题干仅部分人名受佛教影响,并非佛教本土化,排除D项。故选C项。6.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开始到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废止三司使,共有89人担任三司使,任命96次,任期情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可推知,北宋时期()第3页/共13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