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一)(含答案解析)考试试卷
九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一)(含答案解析)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A项。16.A【解析】“如果穷国与富国之间日益扩大的发展差距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不但世界安全和稳定会受到威胁,而且它们自身的发展也将面临困境”,这就使得发达国家不得不减少对不发达的国家的掠夺,形成真正的互利共赢,让不发达国家也有一定的发展,故选A项;“如果穷国与富国之间日益扩大的发展差距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说明只要缓解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即可,那么发达国家的霸权会依然存在,排除B项;“如果穷国与富国之间日益扩大的发展差距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说明由于世界财富的相对稳定性,贫国和富国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只可能缓解,不可能消除,排除C项;反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对政治形势有影响,但不是唯一影响,而它本身即是政治的不稳定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0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5分,第20题12分)17.【答案】(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国的地位在郡之上;诸侯王国官制与中央相似,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系统,多自任官吏;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也使得诸侯王国势力不断发展。(6分)(2)不同之处: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强硬,速度快,易引发诸侯王国的反抗;汉武帝的推恩令则更和缓、渐进,逐渐瓦解诸侯王国的势力。(4分)【分析】(1)本题考查汉初影响中央集权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结合郡国并行制,准确解读材料。(2)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准确理解所学汉景帝削藩和推恩令的不同,准确解读材料“采纳晁错强硬削藩的建议,先后以各种罪名削去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地,并下诏削夺吴王刘濞的会稽、豫章郡,结果引发吴楚七国之乱。”【解析】(1)根据材料“汉初郡国并行,诸侯王国地位在中央政府管辖的郡之上”可归纳出郡国并行制对诸侯王国势力膨胀的助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官制、“无为而治”等制度对诸侯王势力的助益。(2)根据材料“景帝时,采纳晁错强硬削藩的建议,先后以各种罪名削去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地.并下诏削夺吴王刘濞的会稽、豫章郡,结果引发吴楚七国之乱”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景帝采取的措施激烈强硬一些,而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则更为缓和、渐进」18.【答案】(1)特点:①私立书院与公立书院并存;②书院与理学关系密切;③书院的管理体制日趋完备;④书院讲授的内容逐渐官方化(书院讲授的内容适合统治者的需要)。(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意义:①培养了人才,促进了宋代教育的发展,为后世的学校教育提供借鉴;②促进了宋代理学的发展与传播,推动其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的统治思想(或有利于文化知识的普及和社会整体教育水的提高);③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④迎合了封建统治需要,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3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思相近即可)(2)变化:由欧洲中世纪“以神为本”的神学教育向近代的人文主义世俗教育转变。(2分)影响:①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加速了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②冲击了中世纪教会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转变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推动了教育的世俗化;④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及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或推动了西方的近代化进程)。(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教育的发展以及近代西方教育的发展。第一小问要结合宋朝教育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