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入学考试生物试卷及答案

202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入学考试生物试卷及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三2月第二次联考
    2、2023-202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联考
    3、2024安徽六校联考生物
    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高三联考
的能力。实验表明,ATP处理缓解了盐胁迫导致的油菜中Na+积累,升高了K+含量,C项错误。14.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原生质层),A项正确。由于淀粉分子不能通过原生质层被植物细胞所吸收,因此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过程,不会出现如题图所示的变化,B项错误。如果乙二醇溶液的浓度过高,植物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C项错误。15.A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运输,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图可知,低密度脂蛋白与受体识别后通过胞吞的形式进入细胞,不借助细胞膜上特定的载体蛋白,A项错误;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出现缺陷时,血浆中的胆固醇无法运送至细胞内,会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B项正确;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不是溶酶体合成的,C项错误;科学家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低密度脂蛋白来研究低密度脂蛋白的去向,不能研究受体蛋白的合成途径,D项错误。16.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Ⅱ-3和Ⅱ-4都患甲病,而生出的Ⅲ-9和Ⅲ-11都不患甲病,则可判断甲病为显性遗传病,而且Ⅱ-3患甲病而Ⅲ-9并没有患甲病,则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1和I-2不患乙病,而Ⅱ-7患乙病,则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且I-2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测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正确;Ⅱ-3不患乙病但患甲病,而且其后代有不患甲病的,则其为甲病的杂合子患者,所以其基因型为AXY,其细胞间期复制后,最多有2个基因B,B项正确;因为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1为男性且不患病,所以其不含有乙病的致病基因,与Ⅲ-14基因型相同,C项错误;甲病中Ⅲ-10基因型为1/3AA、2/3Aa,Ⅲ-13基因型为aa,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3,乙病中Ⅲ-10基因型为3/4XX、1/4XBX,Ⅲ-13基因型为XY,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7/8,因此完全正常的概率为7/24,D项错误17.(1)产生淀粉酶分解淀粉(2分)(2)甘薯淀粉(1分)马铃薯淀粉(1分)未糊化(1分)(3)随淀粉含量的升高,副干酪乳酸菌L1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随之升高(1分);当淀粉含量达到6%时,淀粉酶活性最高(1分);当淀粉含量超到6%后,淀粉酶活性反而下降(1分)(4)使用淀粉含量为6%的未糊化状态下的马铃薯淀粉作为碳源培养副干酪乳酸菌L1(答出含量、状态及种类中的一点给1分,全答出给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1)副干酪乳酸菌L1会产生淀粉酶,淀粉酶将淀粉分解后,培养基中淀粉与碘液形成的蓝色消失,就会形成以副干酪乳酸菌L1为中心的透明圈。(2)据图1分析可知,当淀粉糊化时,以甘薯淀粉为碳源,副干酪乳酸菌L1产酶量最高,其他几种淀粉也能作为有效碳源刺激副干酪乳酸菌L1产生淀粉酶;当淀粉未糊化时,以马铃薯淀粉为碳源,副干酪乳酸菌L1产酶量最高,其他几种淀粉的刺激作用弱于马铃薯淀粉的。通过对比,除可溶性淀粉外,同一种淀粉时,副干酪乳酸菌L1在淀粉未糊化状态下产酶量较高。(4)要提高副干酪乳酸菌L1产淀粉酶量及淀粉酶活力,可以使用马铃薯淀粉作为碳源,并且在未糊化的状态下,调整马铃薯淀粉含量为6%,效果最好。18.(1)主动运输(2分)蛋白质、核酸(DNA、RNA)(2分)(2)植物对○3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土壤板结会影响植物根系吸收和利用环境中的O2,导致细胞有氧呼吸减弱,影响能量的供应(3分)相同O2浓度时,温度不同,导致①组植株对O3的吸收速率大于②组植株的(2分)(3)施加适量氮肥、中耕松土、将农作物种植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中(答出1点给1分,共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跨膜运输的方式,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I)植物对NO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说明是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的,NO到达植物体内后,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可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2)土壤板结会影响植物根系吸收和利用环境中的O2,导致细胞有氧呼吸减弱,影响能量的供应,而植物对NO?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植物对O⅓的吸收速率下降。对比两组植株对NO。的吸收曲线,其差异表现为相同O2浓度时,温度不同,导致的①组植株对NO的吸收速率大于②组植株的。(3)农业生产中可通过施加适量氨肥、中耕松土、将农作物种植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中来提高农作物产量。【高三生物·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23-35C·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