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思想政治[24·G3AB(新高考)·思想政治-R-必考-FJ]八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思想政治[24·G3AB(新高考)·思想政治-R-必考-FJ]八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5.某大型现实题材电视剧热播,该剧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班2022-2023学年度高三一轮复周测卷(二十一)事,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形式,串联起他们为国冲锋为国铸盾、为国钻研的人生华彩篇章,礼赞功勋人物“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品思想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格,以功勋人物的鲜明品格引领观众,激荡起和年代的英雄情怀。该剧注奇教前获取更多免费资源①表明有价值的文化创造取决于艺术手法和形式的创新经(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②传递出的奉献精神可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③因富含家国情怀而具有催人奋进的艺术感染力、号召力④传播了多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力量D.③④得、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A.①②B.①④C.②③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6.1927年,陈延年(陈独秀长子,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牺牲时说:“革命者光明磊1.据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负责准确记载历法和神谕。仓颉受到鸟兽脚印的启发,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1928年,陈乔年(陈独秀次子,中国共产党通过不同脚印形象记载不同的动物,再对固定表达事物的“文”的形状和发音作出规第五届中央委员)被捕,他坚守信念,不畏牺牲,乐观地对同志们说:“让子孙后代范,逐渐形成了“字”。汉字的出现极大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可见,汉字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可见,革命烈士的精神①是中华民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有力见证①是爱国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具体体现②根源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伟大实践②反映了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③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和创造力的成果体现③是支撑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精神支柱④熔铸于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④具有绝对稳定性和鲜明的中华民族特征A.①②C.②④D.③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①③2021年7月16日至31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设立主会场,以线上2.古籍,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蕴藏着千百年的中国智慧。近几年,博物馆为主方式举办。据此回答7一8小题。群艺馆等传统文化台利用数字资源,通过网络公开课、说书、绘画、复原美食等7.本次大会审议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我国申报的“泉州:宋形式,普及古籍知识,演绎古籍内容,让古籍“活”起来,逐渐唤醒了人们对古籍的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审议,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泉关注。这一做法州是10世纪至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网络中高度繁荣的商贸中心之一,22处代①旨在证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表性古迹遗址还在诉说那段历史:市舶司遗址、江口码头…如今,泉州正以更加②说明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信的姿态、更加开放的胸怀面向世界。这说明③强调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①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④有利于以现代创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②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是发扬中华文化的必备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③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提高民族素质3,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起点之一,中西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流汇聚,留存④我国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了草庵、九日山摩崖祈风石刻等众多海丝遗迹和以南戏、南音、南少林为代表的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耀古今的文化遗产,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千百年来,泉州“海丝”文化8.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传承不止、生生不息,见证着泉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演变,记录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历56项,世界遗产总数、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长城、明清皇宫、莫史信息。泉州“海丝”文化高窟…这些世界文化遗产,涉及考古遗址、古建筑、文化景观等多种类型,展示①取决于泉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带有浓厚的泉州韵味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独具特色的精神追求。这些成就告诉世界②佐证了商业贸易在传递、创造文化中具有特定功能①中华文化具有它特有的包容性③产生于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社会实践,并在文化交流中发展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③中国积极承担作为世界遗产大国的责任和义务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了中华文明宝库④我国幅员辽阔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经考古发现,距今4500年前后,西亚地区的小麦、黄牛、绵羊和冶金术相继传入9.2021年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雅集”活动于2021年10月23日在浙江杭我国黄河中游地区,并很快融入中华文化系统中;与此同时,我国华北地区发明的州举行,北京、浙江两地艺术家齐聚大运河边,围绕戏曲、诗词、书画、歌舞等艺术粟和黍的栽培技术也向西亚地区传播。上述考古发现佐证了形式进行南北文化展演和交流。京杭对话“雅集”活动反映了①不同国家的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①我国不同区域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②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获得相互认同②我国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③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质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鲜明独特④商业贸易是不同地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思想政治·周测卷(二十一)第1页(共8页)思想政治·周测卷(二十一)第2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