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9月联考(243013Z)历史答案考试试题
辽宁省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9月联考(243013Z)历史答案考试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4辽宁省高三二模历史
2、2024年辽宁省历史高考试卷及答案
3、辽宁省2024十二月联考历史
4、辽宁省2024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
5、辽宁省历史卷2024
6、2024年辽宁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7、2024辽宁高三二模历史
8、辽宁省2024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9、2024辽宁省二模历史
10、2024年辽宁省历史高考试卷
周测卷十一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D材料“兴办学堂”体现了新教育体制的特点,“授予举人功名”“授予生员功名(秀才)”体现的是旧教育体制,这体现了该时期中国教育改革新旧杂陈的特点,故D项正确。科举制的公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反映出民众的利益要求得到满足,排除C项。2.C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收回利权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掠夺和清朝封建统治者出卖国家主权的民族民主运动。收回利权运动的开展,使社会各界民众的民族国家观念得到明显增强,故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3.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强调民生主义的目的在于防止贫富两极过度分化,实现“均受益”,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生主义与十月革命的关系,排除A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出社会各阶层对于该思想的支持,排除D项。4.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帝退位标志着自武昌起义后,我国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中华民国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故C项正确。此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结束,排除A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完成,排除B项;“彻底铲除了封建落后势力”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5.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预防其实行独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故D项正确。此时看不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政治制度建设的完善,排除A项;“防止了专制独裁的出现”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措施与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无关,排除C项。6.A根据材料中的“民国四年”和“驻日本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条约为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该条约反映出日本试图乘一战时机独占中国,故A项正确。中国加入一战与该条约无关,排除B项;袁世凯此时已经篡夺了革命果实,排除C项;中国在一战后才失去山东主权,排除D项。7.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画家意在讽刺北洋政府内部的权力之争,故C项正确。材料与号召民众积极参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肯定各阶级为救国所做的努力,排除B项;袁世凯此时已经去世,排除D项。8.B根据材料“1915年”“国货好,国货好,漏卮既塞国富强,吾人困苦自然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爱国群众掀起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运动,这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群众斗争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意·29·【23新教材·ZC·历史·参考答案一R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一QG】
本文标签:
Z21310X系列联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