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开学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开学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高二历史
    2、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答案
    3、2023-2024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二学期考试历史
    4、2024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历史
    5、2024浙江名校协作体试题历史
    6、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历史
    7、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8、2023-2024浙江省g12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历史
    9、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高三政治答案
    10、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政治答案
宪制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而非当时中国人民的斗争需求,排除C项;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进行渐进的改良,所以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不能为民主共和思想奠定基础,排除D项。8.B材料中梁启超于1896年提出的改革纲领突出了“群体”“变法”等信息,1899年他又侧重于“民族”“民族竞争”等,综合分析可知,梁启超的这些行为意在唤起积极进取的民族意识,故B项正确。9.D材料信息显示,孙中山认为欧洲社会并非“极乐之乡也”,所以欧洲志士要进行社会革命,这说明孙中山对欧美社会弊端有所认知,故D项正确。孙中山希望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问题一起得到解决,排除A项;仅从孙中山希望三大问题一起解决不能推知其民主革命思想已经趋于成熟,也不能得出孙中山开始全面了解中国国情,排除B、C两项。10.B材料信息显示,当时中国同盟会在贯彻三民主义时,主张“民族而民权、民生者,进引之时有先后”,这说明当时革命党实施三民主义注重循序渐进,故B项正确。材料未显示因地制宜的信息,也未显示政府主导的信息,排除A、D两项;完全贯彻三民主义不等于关注理论完善,排除C项。11.A材料信息显示,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反对由隐晦到公开,扩大了民权的享有者范围,增加了节制资本,这拓展了革命的群众基础,故A项正确。民主革命阻力、反动统治力量并未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而减少或被削弱,排除B、D两项;新三民主义并未扫除革命内部矛盾,排除C项12.B由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要对国民党进行改组,途径是吸收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故B项正确。当时孙中山已经同意国共合作,排除A项;孙中山希望吸收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对国民党前途有了较大信心,排除C项;中国革命失败的根源是国内外敌人的联合镇压,排除D项。13.(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直接引进西学会遭到顽固派竭力阻挠,有识之士通权达变;西方器物技术具有先进性。(9分)(2)认识:君民关系并非与生俱来,是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出现的;君末民本,君主应该为民服务,否则民可以把君主给废掉。(4分)日的:在中国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限制君主权力。(3分)(3)进步之处:洋务派仍希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对西方的学局限于经济、科技领域;维新派已认识到君主专制的弊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9分)14.[示例意·24·【23·ZCYK·历史·参考答案一YLB一必修3一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