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 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 语文(江西专版)(一)1试题

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 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 语文(江西专版)(一)1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4.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每点1分,共4分)【考查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以及筛选并归纳整合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解析】步骤1:审题干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限定范围限定对象任务要求步骤2:理思路。根据步骤1中的任务要求可明确本题要求给限定对象“历史地理学”下定义,故“历史地理学”为“种概念”,接着可从属概念、种差两方面进行分析。属概念:由材料一第五段“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可知,属概念为“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种差:由材料一第五段“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和材料二第二段“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可知,其研究目的是“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由材料二第二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可知,其特征为“时空结合”;由材料二第二段“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可知,其研究对象是“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步骤3:组织答案,规范作答。根据步骤2对“历史地理学”的分析,先说明其种概念、属概念,再分别从“特征”“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三方面具体阐述历史地理学的种差(即其本质特征)。5.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每点2分,共6分)【考查点】本题考查分析材料论证思路的能力。【解析】步骤1:审题干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能力层级要求限定对象核心关键词步骤2:理思路。根据步骤1中的限定对象和核心关键词可知,需先分析材料一各段段意,再概括其行文脉络第一段:结合“历史地理学…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可知,该段主要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起源。第二段:结合材料中的《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以及“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可知,该段主要引用古代地理文献资料说明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规模第三段:结合段尾“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一沿革地理”可知,该段引出了“历史地理学的前身一沿革地理”。第四段:结合“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可知,该段主要介绍了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与发展状况。第五段:结合段首“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及段尾“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可知,该段主要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进行对比,说明后者依托现代科学。第六段:结合“中国到20世纪初叶”“30年代以后”“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以来”等表时间的相关语句可知,该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结合段尾的“新的水”“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等内容可知,该段同时介绍了历史地理学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根据以上梳理,概括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第一至三段为第一层,主要是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接着用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第四至五段为第二层,主要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进行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于现代科学;第六段为第三层,主要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步骤3:组织答案,规范作答。根据步骤2中的分析,按照“溯源以引出沿革地理→对比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介绍发展过程和成就”的思路组织答案。分三点作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文本解读】于坚,“第三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诗六十首》《于坚集》等。《建水记》是一本关于古典生活、建筑、手艺的沉思录。本篇文章通过描绘建水城的风土人情,呈现出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展现了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和生机,让人心生向往。本文将厚重的人文情怀隐藏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对培养考生的人文精神、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大有裨益」6.D(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析】选项标注题眼定位信息分析推断文章引用《建水县志》的记载,文章第一段: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由“明洪武二十年…”可知,文章将今日建水与其“原始之城”的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般引用了《建水县志》的相关历史记风貌关联起来,写的是建水绵延的城楼后面。“明洪武二十年建城…北载,“依然”表现出了建水城绵延不不断的历史传承。永贞。”(《建水县志》)断的历史传承。132母卷·2020年新高考I卷·语文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