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学年度山西名校高三阶段性测评历史
    2、山西省2024到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历史
    3、2023-2024山西省高三9月质量检测
    4、山西省2024初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
教学金国1©©所名接单元测试示范寒之札记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教育活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其中妇女文盲是重要的教育对象。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妇女扫盲教育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妇女扫盲教育发展。政府是扫盲教育的实施者和行政主体,体现国家意志的扫盲教育政策在推进扫盲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结合时代背景和存在的问题,未来我国应创新发展政策制定的体制机制;强调妇女扫盲教育的精准性;关注妇女文盲群体的学文化建设;多方保障妇女扫盲教育政策的实施:激发农村妇女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6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妇女素质水的高低是衡量下一代整体素质好坏的标准之一,也是决定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妇女扫盲教育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央规范性文件,通过梳理我国妇女扫盲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审视不足与问题,展望新时代妇女扫盲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势,这对促进我国妇女扫盲教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6年3月14日,国务院正式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陈毅任主任,李富春、聂荣臻等负责具体组织领导工作。600多名来自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和近百名苏联专家参与规划的制定工作。1956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批准了《1956一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简称《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沿着规划的方向,我国开始了大踏步地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的历程。《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大科学任务、616个中心问题,并从中进一步综合提出了12个对科技发展更具关键意义的重点任务。在国家人力和物力的优先保证下,在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努力下,规划提出的任务尤其是重点任务提前5年完成了。这些工作为“两弹一星”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理自《70年,70个瞬间》等材料二1975年,邓小就支持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中写上“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话。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年9月,邓小又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春,他在视察南方时谈话中又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摘编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提出的背景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提出的意义。(9分)答案:(1)背景:“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三大改造进入高潮,社会主要矛盾即将发生变化;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技术封锁,我国科研水落后,难以适应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6分)特点: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突出重点,长远规划;自力更生;起点低,以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为目标;见效快,成就斐然。(5分,答出两点即可)(2)意义:这个重要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它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9分)40【23·DY·历史-RMB-必修三-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