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山西省高三9月质量检测
    2、2023-2024学年度山西高三质量检测
    3、2024山西省高三年级阶段测评
    4、山西省高三九月联考2024
    5、山西省2023-2024高三期末考试
    6、山西高三质量检测2024
    7、山西省2024到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
    8、山西省2024到2024九年级月考
    9、2024山西省高三期末考试
    10、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阶段评估(a)语文
强,人民会自然地服从统治。现在假如想要吞并天下,凌驾于万乘之国,征服敌国,辖制海内,治理百姓,号令诸侯,实在是非用武力不行。(可是)如今继嗣当政的君主,却都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昏暗不明,不修明政治,常被一些诡辩之士的言论所迷惑,沉溺在游说之士的言语辩辞中。依照这样的情形,大王一定不会采纳我的建议。”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先后呈上多次,但他的建议始终没被(秦王)采纳。于是(苏秦)夜里取出藏书,摆开几十个书箱,(从里面)找出一部姜太公写的叫作《阴符》的谋略书,于是埋头苦读,(选择其中重要的部分)用心钻研以此来悉心探求其真意。(当他)读书读到疲倦而要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自己的脚上,(他)自语道:“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过了一年,他悉心探求有成,又自言自语说:“这下(我)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君王了。”于是苏秦取道燕乌集阙,在华屋之下游说赵王,他和赵王谈得很投机,赵王(听了)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并授之以相印,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车队)跟随他身后,到各国去约定合纵联盟,拆散连横联盟,以此抑制强秦。因此,当苏秦在赵国做宰相时,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交通断绝。在当时,大半个天下(的)众多百姓、威武的诸侯、掌权的谋臣,都确定采用苏秦的策略。没消费一斗军粮,没烦劳一兵一卒,没征战一个军士,没有用断一根弓弦,没损失一支箭,就使天下诸侯和睦相处,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近。贤明人士当权主政天下就会顺服,一人被任用而天下合纵。苏秦只是一个家境贫寒、居处简陋的人而已,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遍行于天下,在各诸侯国朝廷上游说君王,使各诸侯王的亲信闭口不敢言时,天下没有谁敢与他对抗了。10.B(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析】首先,根据句意和标志词进行判断,“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意思是“势必不可能,所以只有用战争才能达成国家富强的目的”。“故”意为“因此,所以”。“其势不能”前面的句子是“以战续之”的原因,故在“故”前断开,排除C、D两项。其次,根据句式结构进行判断,“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意为“没有行动却想使国家富强,安居不动却想使国土扩大”,句中“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是两个句式结构对称的句子,其间应断开,故排除A项。综上,应选B项。11.A(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能力。【解析】A项,“万乘”意为“一万辆”;“因利乘便”意为“凭借有利的形势”。两个“乘”字含义不同。12.B(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析】B项,“苏秦上书多次…委婉地拒绝了”顺序颠倒。由第二、四段内容“寡人闻之…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可知,苏秦上书多次是在被秦惠王婉拒之后。3.(1)现在先生很庄重地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登庭当面指教,(寡人)希望还是等改日再说吧。(“俨然”“庭”“异日”译出各1分,句意2分)(2)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安”“说”“出”译出各1分,句意2分)【考查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析】(1)句中,“俨然”是“庄重”的意思;“庭”是“登庭”的意思;“异日”是“改日”的意思。(2)句中,“安”是“哪里”的意思;“说”是“游说”的意思;“出”为使动用法,是“让…掏出”的意思。(二)古代诗歌阅读【赏析】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入关咏马》是一首七言绝句,题目中的“关”指潼关。此诗是元和六年,韩愈自河南令入京任尚书职方员外郎,过潼关而作。诗人当时已到中年,有感于因年老而体弱力微,借咏马来自比。诗歌前两句中,“岁老”“岂能”“力微”“慎”等字暗含了作者对年老的无奈,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前两句欲杨先抑,气势上看似颓败,实则为后文蓄势。后两句则借马“昂头嘶鸣”的样子,表现了诗人欲奋力一搏,有所作为的心愿。上官仪,字游韶,早年曾出家为僧,后进士及第官至宰相,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本诗是诗人随行天子,在闾山时所作,是一首咏物的五言绝句。战马在唐朝时享受到了其他朝代望尘莫及的待遇。唐朝人养马、用马、爱马、赞马,但是上官仪的这首诗却表露出他在为马的命运嗟叹。人们虽将马饰以名贵的香料、绮丽的锦绣,但这无法改变马受人驾驭的命运。前两句写景,从桂香与练影易消易逝的景象中,传达出作者对荣华富贵毕竟成空的慨叹。“定惑”意含双关,指马的行止,也指人的禅定与迷妄。“塞上翁”是作者自指,从马的受人驾驭,表现对不能自主的命运的哀叹。马不知自悲,人为之悲;可世上那些贪求富贵而为命运摆布的人,又有谁为他们而悲呢?对马的嗟叹实际上是觉悟者对未悟者的嗟叹。14.C(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析】C项,“用语则十分明白晓畅”理解错误。《从驾闾山咏马》这首诗托物言志,看似写马,实则写人。“尘处减”“月前空”“定惑”“塞上翁”等词语均有指代意或者特殊寓意,用语并不直白易懂,而是需要结合诗歌背景,对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多方面的理解和推敲。诗歌的最后两句由马及人,写马不知自悲,人替其哀叹。“定惑”一语双关,既有马的行止动作,也指人的思悟。语义深刻,诗意曲折蕴藉。15.①韩诗托物言志,通过描写马的体弱力微来自比,暗含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体弱,前程渺茫的担忧,同时也借马的嘶鸣表达了自己对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渴望②上官诗借物说理,由马及人,马的可悲不仅在于受人驱使,更在于不知自己的可悲,那些贪求富贵而被命运摆布的人更是如此。作者通过对荣华富贵终是一场空的感慨表达对不能醒悟,不能自知的人们的悲叹。(每点3分,共6分)子卷·2022年全国甲卷·语文13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