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云]山西2024届九年级中考学科素养自主测评卷(一)语文试题

[卓育云]山西2024届九年级中考学科素养自主测评卷(一)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山西省中考学科素养检测卷(四)语文
    2、2024至2024山西省中考学科素养检测卷二
    3、2024_2024山西省中考学科素养检测卷四
    4、2024—2024山西省中考学科素养检测卷(三)
    5、2023-2024山西省中考学科素养检测卷(三)
    6、2024一2024山西省中考学科素养检测二
    7、2023-2024山西省中考学科素养检测卷二
    8、2023-2024山西省中考学科素养检测卷(三)
    9、2024至2024山西省中考学科素养检测卷三
    10、2023-2024山西省中考学科素养检测卷一
沉醉的气氛,一折一扬的处理,使诗之色彩也显得多变而迷人,诗之内涵也更加丰富,绝没有停留在一般的咏春主题上。全诗在结构上由景及人,由景及情,层次分明,前后接转自然,语言明白晓畅,体现了欧诗的基本特色。13.【答案】D【解题分析】“慷慨激昂”错,全诗语调苍凉,情感慷慨悲凉,而不是“激昂”14.【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自我奋发、一往无前、急赴国难的爱国诗人形象。(2分)“朝发”“暮宿”可见诗人受命北去时行程的迅急;三、四两句写诗人行进在“胡寇塞路”的险境之中,随时准备御敌,显现出诗人一往无前的气概;于悬崖险径中吟唱,更是显示出诗人在险境中的重新振作,自我奋发。(4分)15.【答案】B【解题分析】“构成一幅雄奇美丽的山野风景图”错,从诗中来看,诗人着眼于细小景物的描写,突出的是宁静、美丽、和谐,并没有“雄奇”的表现。16.【答案】尾联塑造了一个为仕途奔走却一事无成,渴望归隐山林却又难以割舍仕途理想的矛盾的诗人形象。(2分)“东迁西去”言诗人多年来为仕途奔走的辛苦酸楚,“俱无计”言诗人东奔西走却没有收获;尾句中对暮色中归林的寒鸦的羡慕,体现了诗人对现实难以割舍的矛盾心情。(4分)17.【答案】D【解题分析】“尾联诗人自问自答”错误,第七句应是反问,使语气更加强烈。18.【答案】诗歌首联刻画了一个老病交加、贫穷落拓、频频感慨的诗人形象。(3分)“杖白头”即拄着手杖满头白发,可见他的年老多病;“破裘不补”则表明他的生活困顿,贫穷落拓;落日溪边的凄清景物描写以及冷飕飕的触感均暗含着诗人的无限感慨。(3分)【诗歌鉴赏】诗人用感伤的笔调,描写自己老病交加,痛惜风俗崩坏,并嗟叹昔日的好友如今已相继作古,无人可共建功业。同时,诗人更表达了自己那种处乱世而独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品格。时当落日,冷风飕飕,诗人身披破裘,拄杖溪边,临风独立,无穷感慨都上心头。这是首联所描绘的境界。“杖白头”可见他的老病,“破裘不补”则表明他的贫穷落拓。颌联紧承上文,对自己真正心事做了表述。他之所以落到如此地步,是因为秉性戆直,坚信前贤先哲的训誡,百折不回。“戆愚”,喻自己信道之笃,不为时俗所转移;“酷信”,则见守道之坚、之死靡他。此时南宋朝廷不思振作,官僚士子歌舞湖山,举国都在沉醉之中,诗人虽既老且病,却举世皆醉我独醒,先天下之忧而忧。读着这两联,我们仿佛看到了鹑衣麻鞋、白头拄杖、翘首北望的杜甫。陆游在这两联中所创造的形象以及表达的思想,和杜甫颇有相似之处。颈联转入对世事的描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这联意思是说,世衰道弊,天下行将大乱。诗人看到了“末俗陵迟”,看到了“斯文崩坏”,所以不禁生发对往事的回忆,不禁想起故人。然而,时光流逝,老成调谢,如今有谁还在世?现在所看到的,只是些竖儒宵小,夏虫不可语冰,即使朝廷想有所作为,又能与谁共图大事呢?“嗟谁在”“空记当年”二语,透露出了无限的沉痛与感叹。·43【23·G3DY·语文·参考答案一必考一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