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F-XKB-L(三)3历史试题
2024届新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F-XKB-L(三)3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役,激起当地人的反抗斗争,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马克思强调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进步性,故排除C项。23.B考查巴黎公社。根据材料“公社是对旧国家的否定和‘打碎’‘粉碎’‘摧毁’,而不是‘再像以前那样把官僚军事机器从一些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些人的手里”可知,巴黎公社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巴黎公社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排除A项;巴黎公社没有践行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时期列宁主义还未产生,故排除D项。24.C考查二战后的英美经济。材料“盲目追逐标准化、简单化和专业化是愚蠢的”反映出二战后初期美国为超级大国,科技、经济发展水高,而英国一落千丈无力盲目效仿美国,故C项正确。英国要求不要盲目追求美式企业管理模式,并非为了恢复经济强国地位,故排除A项;二战后初期英美均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故排除B项;材料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故排除D项。25.示例:信息:隋唐时期,道教佛教盛行冲击儒学地位,导致“仁”“礼”词汇出现频率较大。(2分)说明:从春秋至清朝,“仁”“礼”词频均经历了一次波峰和一次波谷,“仁”的最高点在隋唐,“礼”的最高点在魏晋,两者最低点均在元朝。隋唐时期,“仁”词频升至最高点,“礼”词频大幅下降。安史之乱以后,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古文运动,抵制世家大族之“礼”,否定汉魏以来的官方儒学,主张重续儒学道统,先秦儒学之仁义道德由此进一步得到重视。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10分)26.(1)思想:重农思想,加大粮食储备,吸取前代经验,将粮食问题作为官员的考核标准,藏粮于民。(8分,任答四点即可)(2)背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粮食倾销;近代中国人口增加带来的粮食压力;近代中国灾荒频发,国内战乱环境使得粮食减产;国内米粮地区供应不衡;高额的运输成本阻碍国内大米流通;工业革命后,全球粮食市场的扩大。(8分,任答四点即可)(3)变化:由关注本国粮食安全到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由洋米进口到向世界输出杂交水稻技术。(4分)意义:使得中国实现粮食自给,帮助缺粮国家提高粮食供应,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5分,其他言之有理变可)27.(1)原因: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联系加强;第一次世界大战,人员流动增强;大国主义与强权政治使疫情问题政治化;美国政府防控不利。(6分,任答三点即可)(2)分析:材料一属于学者专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材料二属于文学创作,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但带有作者的主观情绪,需要与其他史料互证才能形成证据链。(4分,言之有理即可)(3)影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带来灾难;导致社会产生信任危机,影响社会关系;客观上促进医疗卫生的进步;推动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立和发展。(5分,任答两点即可)【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233312D
本文标签: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