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联考]陕西省2024届高三10月联考(10.27)语文试卷答案

[陕西大联考]陕西省2024届高三10月联考(10.27)语文试卷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陕西省2024联考考题
    2、陕西省高三2024年第四次月考
    3、陕西省2024年联考
    4、陕西省2024联考时间
    5、陕西省高三联考时间2024
    6、2023-2024陕西省高三联考试题
    7、2024年陕西省联考的试卷
    8、2024年陕西联考答案
    9、2024陕西省联考试题
    10、陕西2024联考试题
9.两个文本都写到村庄里的人,但两位作者写作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子路曰:“不能甘勤苦,不能恬贫穷,不能轻死亡,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于秦庭,七日七夜,哭不绝声,遂以存楚。不甘勤苦,安能行此?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比干将死而谏逾忠,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而志逾彰。不轻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诗》日彼其之子硕大具笃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尾生杀身以成其信,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四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因此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在乎身,名传于后世,与日月并而不息,虽无道之世,不能污焉。然则非好死而恶生也,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贵及己,士不辞也。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富而不可求,从吾所好。”大圣之操也。《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节选自《说苑·立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诗》日/彼其之子/硕大且笃/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B.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诗》日彼其之子/硕大且笃/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C.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诗》日/彼其之子/硕大且笃/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D.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诗》日/彼其之子/硕大且笃/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哭不绝声”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B.“义不合则辞上卿”与“旦辞爷娘去”(《木兰诗》)两句中的“辞”字含义相同。C.“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与“失其所与”(《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D.“三者在乎身”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两句中的“身”字含义相同。高三语文第7页(共1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