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峙形势图(右)变化。据图可知已盘的A.北方的军事实力强于南方B.长安的政治地位凸显C.国家分裂中蕴含统一趋势D.南北方开始融为一体4.(新人教版必修上P32史料阅读改编)心一材多变式4-1变形式:文字形式变为圈码形式《魏书》中对孝文帝汉文化造诣做了记载:“‘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孝文帝的汉文化造诣有利于①推动汉化改革②丰富文学形式③缓和民族矛盾④改变鲜卑族面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变情境:史料记载变为人物评价新考法创设真实情境·史料记载《魏书·高祖纪》中评价孝文帝:“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这一评价A.再现了社会的繁荣景象B.肯定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C.反思了北魏改革的不足D.促进了北魏政治体制完善膳远原创好题真题变式题建议用时:20分钟5.(2020年全国Ⅲ卷)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一题多变式5-1变时空:东汉变为西汉西汉初年,匈奴多次侵扰边塞,如此连年,导致“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晁错建议汉文帝:“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其与秦之行怨民,相去远矣。”材料表明,移民戍边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边疆将士的身体素质B.增强边塞军队的战斗力C.节约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D.严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5-2变情境:屯田制变为均田制新考法创设真实情境·田制改革据《魏书》记载,公元487年,韩麒麟上疏指出:“京师民庶,不田者多,游食之口,三分居二。”为此北魏政府颁行均田制。据此可知,推行均田制旨在A.加快社会阶层的流动B.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C.巩固北魏的统治基础D.消除土地兼并的隐患22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