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N]六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N]六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约”“战胜了中国也就战胜了世界,这样就在世界尤其是欧洲面前提高了地位”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具有深刻的历史因素和现实需要,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受到列强对华态度制约,排除A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旨在满足自身发展,提高自身地位,而且清朝也并非日本的宗主国,排除B项;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提高自身地位和获取利益,并非改变世界格局,排除C项。6.C解析:由“高丽内乱”“日本起兵端”“又割台湾”等信息可知,该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正确。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流,但“各阶层”表述夸大化,故B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错误。7.D解析:根据材料“德国借口两个德籍传教士在山东被杀,派军舰占领胶州湾,紧接着,俄国便于12月中旬强占了旅顺口和大连湾”可分析出,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帝国主义各国在侵华中利益一致,排除A项;列强的瓜分浪潮是甲午中日战争引起的,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民间反洋教活动激化了民族矛盾,排除C项。8.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将长江流域、俄国将长城以北划为本国的势力范围,列强在争夺中达成妥协,在牺牲中国利益的前提下互相承认各自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特权,故A项正确。材料主题为列强在争夺铁路方面达成妥协,与工矿利权无关,故B项错误;C项是表现而非目的,且瓜分狂潮已经开始,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出兵镇压义和团运动开始于1900年,时间不符,且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9.D解析:根据材料“如果没有西方势力的侵人和太天国接纳西方文化的举动”可知,材料强调太天国运动对西方文化的传入作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D项正确。反封建反侵略强调太天国运动对清朝统治和西方列强的态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汉族督抚地位上升说明清朝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材料并未提及,排除B项;材料最终强调的是学西方物质文化,而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只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步骤,排除C项。【纠错提示】太天国运动不仅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而且推动了晚清的变革历程。太天国运动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清朝的统治根基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的兵不能战,财无所调,不得不允许地方练兵筹饷,使军权和财权下移,清朝兵制也随之改变,地方军事集团由此兴起,严重削弱了清朝的中央集权,为日后的军阀统治埋下了伏笔。同时,太天国运动激发了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变革自强的意识,为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提供了借鉴,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0.C解析:太天国运动一方面宣扬天下大同的思想,一方面又强调封建等级秩序,这是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