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仿真模拟卷(三)3文科综合L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文科综合(三)
2、2024高考仿真模拟卷四文综
3、2023-2024学年下期高三仿真模拟卷
4、2024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
5、2024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文科综合四
6、2024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三文综
7、2024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四文综
8、2024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文综四答案
9、2023-2024年度下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四)
10、2024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文综三
3文科综合L试题)
8.D【解析】孟加拉湾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夏半年盛行西南风;东北风来自陆地,带来的降水少,西南风来自海洋,带来大量降水。9.C【解析】根据废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5米和10米等深线距离可知,5米和10米等深线距离越远,代表越平缓,反之越陡,图中四个港口中废黄河口距离最小,代表最陡峭,港阔水深,建港航行条件最优。10.A【解析】废三角洲发育和侵蚀过程主要表现为面积增减、岸线长度和形态的改变。1128一1855年为发育阶段,三角洲和浅滩不断发育,导致面积增加,沙洲并陆淤积向海延伸,数量增加,岸线向海推进,变得曲折导致其长度不断增长。11.D【解析】1855年后,黄河北归渤海,废黄河的径流量和含沙量剧减,枯水期时发生断流,废黄河口缺少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作用,再加上海水侵蚀依旧,冲淤平衡被打破,使得海域变深,5米等深线首先大致向陆地方向推进,后来再次达到冲淤平衡并逐渐稳定下来。36.(1)增加上下游城市间物资运输量(物流)(2分);增加城市间人口、经济流动的规模和频率(人流)(2分);促进城市间文化交流与融合(信息流、资金流等);缩短各城市间人和物资流动的时间;提高出行效率,出行更加便捷(2分)。(2)吸引劳动力流入,缓解劳动力不足状况(2分);高素质人才增加,有利于科技创新(2分);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加快城市化进程(2分);促进教育、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2分)。(任答3点得6分)(3)带动皖江城市带内其他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分工与协作的格局(2分);利于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2分);利于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等级体系的优化和完善(2分)。(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4)明确合肥市在长三角城市等级体系中的合理定位;(2分)提升合肥市在皖江城市带中的核心地位;(2分)推进皖江城市带各成员分工与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2分)加快区域交通和通信网络一体化建设;(2分)强化皖江城市带内各城市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形成合理梯度(2分)。(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37.(1)气温升高,冰融水增多(2分);冻土融化释放水分(2分);气候变暖,降水量增多,使得地表水量增加(2分)。(2)(河流的源头)海子山。(2分)阶地中的砾石为花岗岩,与阶地底部岩石(砂板岩)不同(2分);河流源头海子山分布众多花岗岩漂砾。(2分)(3)初期冰川消融,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砾石、碎屑;(2分)冰川携带物质进入河道的能力增强:(2分)后期气温进一步上升,径流量大增,搬运能力进一步加强:(2分)搬运至河道堆积。(4)差异:河流阶地数量北岸多于南岸;整体规模上北岸阶地大于南岸;阶地T1与T2仅分布于南岸;阶地T3两岸都有分布,但北岸规模较大。(任意3点,6分)成因:地处喜马拉雅巨型复合造山带,地壳抬升幅度存在区域差异(或北部受地壳抬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