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三检]漳州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漳州三检]漳州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4漳州市高三第三次市质检地理
2、2023-2024漳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地理
3、2023-2024漳州市高三毕业班适应性测试地理
4、2024漳州市高三质检地理
5、2024漳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地理答案
6、漳州市质检2024高三地理
7、2024漳州高三质检地理
8、漳州2024高三质量检测地理
9、漳州质检2024高三地理
10、漳州2024高三第三次市质检地理
【中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外传,一经发现追究法律责任】9.A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绿水是指来源于降水,直接存储于土壤中的水分或通过蒸发、蒸腾进入到大气中的水汽,说明绿水量主要来源于降水量,降水量越大,土壤中水分含量越大,流域蒸发、蒸腾水量越大,绿水量也就越大。故选A。10.D解析:读图可知,与1989年相比,2010年耕地面积增加,居民用地减少,应该是因为生态搬迁,宅基地复垦使耕地面积明显增加,原本破碎的耕地连成片;读图分析可知,减少的草地主要转化为林地。故选D。11.C解析:读图可知,相比于1989年,2010年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和耕地面积都明显增加。耕地面积增加会使农业灌溉用水增加,增大了土壤的含水量以及作物的蒸散量,导致绿水增加,①正确;林地面积增大,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减少了坡面径流,也使得绿水量增加,③正确。故选C。[命题意图]绿水是维持黄土高原陆生生态系统用水的重要水源,与植被的生长密切相关。本题组以黄土高原土地利用为切入点,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其对水循环的影响,侧重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的考查,关注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12.A解析:大兴安岭西坡是冬季西北风的迎风坡,冷空气在此受阻堆积,温度更低,植被分布更偏向温暖地区。因此针叶林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界明显偏南。故选A。13.B解析:大兴安岭北部纬度高,地下有冻土层发育,而林中表层土壤水分和养分比深层更丰富,高大树木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大,因此此地针叶林根系多横向生长。故选B。14.D解析:由材料可知,岳桦林带属寒温带,冻土冻融作用强;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且岳桦林带位于山地针叶林带之上,海拔高,冬季风力较大。因此岳桦林带内树木多呈匍匐状生长,形成“倒木”,②③正确。故选D[命题意图]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科的重点内容。本题组以大兴安岭的植被特征为材料,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侧重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的考查,关注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15.D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地北京时间6:22日出,当地经度为100°E,计算可知当地日出的地方时为5:02,则当地该日的昼长为13小时56分钟,则其日落时间应等于日出时间加昼长,即北京时间20:18。故选D。16.C解析:当太阳直射点再次到达同一纬线上时,日出时间和日出方位就完全一样,与7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同一纬线上的最近日期是与该日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一天,即次年5月22日,因此最少需要间隔约10个月。故选C。[命题意图]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的难点,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考点,近几年在各地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增加。该题组以某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7月22日6:22在甘肃张掖丹霞景区拍摄的日出照片为背景,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昼夜长短的计算。侧重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的考查,关注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二、非选择题17.答案:(1)马达加斯加中部为高原山区,地形起伏大,道路弯曲,不利于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和运行;(2分)马达加斯加为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且道路多为土质路面,雨季时路况较差。(2分)(2)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运输效率;(2分)带动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2分)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2分)(3)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缓解资金压力;引进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经验;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任答三点得6分)解析:(1)马达加斯加陆路运输效率低的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从高原山区地形对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行的影响、湿热气候雨季时土质路面路况差两方面分析。(2)交通发展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从运输条件改善、产业发展、就业岗位增加等方面作答。(3)分析材料可知,马达加斯加9号国道的建设在项地理(四)·冲刺卷I答案第2页(共3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