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高考·冲刺预测卷(一)1答案(语文)
2024年全国高考·冲刺预测卷(一)1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4高考冲刺卷四全国卷语文答案
2、2024年高考冲刺卷(全国卷)四
3、2024高考真题
4、2024年高考冲刺卷(全国卷)答案
5、2024高考冲刺卷四
6、2024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四
7、2023-2024冲刺预测全国卷四
8、2024年高考冲刺卷(全国卷)语文答案
9、2024年高考冲刺卷(全国卷)语文
10、2024年全国高考冲刺卷四
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一2024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B(根据原文第三段可知,“武帝以后的历史”是“内容上”的不同,不是“体例”上的。)2.B(两者在原文中不存在因果关系。不要批评的原因是《汉书》保存史料之功不可低估,且《汉书》能够兼采众贤,对史料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3.C(C项主要是突出《汉书》比《史记》更加翔实,而非“广大”。)4.①首先由文章中引用的依据“治乱绳,不可急”一句引出其出处为《汉书》。②其次就《汉书》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在体例、内容等方面的异同进行论述。③既而论述《汉书》对后世纪传体史书写作的典范性和影响力。④最后说《汉书》好用古字,不易阅读,并简列了后世历代为《汉书》作注解的著作。(每点1分,4点4分。大意对即可)5.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断代史。②《汉书》保存了大量的史料文献(史料丰赡),保留了丰富的思想文化。(也可以写“系统总结了官制、人物、刑法、地理、学术源流等”)③《汉书》在承袭《史记》编纂体例(体例严谨)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后世正史的体例。(每点2分)6.B(嫦娥在文中是一个一味埋怨、不体谅丈夫的、庸俗自私的妻子的形象,选项中的“贪慕荣华”从文中推断不出来。)7.D[文本二的创作理念主要有“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速写居多”“叙事有…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A.取材于《淮南于·览冥训》表明“只取(文献)一点因由”“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的创作理念。B.体现了“随意点染,铺成一篇”以及“信口开河”。C.“掺人了现代词汇”表明“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的创作理念。D.对话形式和文本二的理念无关。]8.①由“乌鸦炸酱面”引出羿打猎的过往,省去许多不必要的交代,使情节更加简洁集中;(2分)②围绕“乌鸦炸酱面”叙事表现出羿的落魄与嫦娥的庸俗,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2分)③“乌鸦炸酱面”这一食物富有想象力和幽默感,反复出现,别具反讽效果。(2分)》9.①弱化故事的传奇色彩,增强了现实寓意(写到和【注】有关的内容也可以);(2分)②揭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凸显英雄辉煌之后的尴尬和无奈;(2分)③设置人物形象的巨大反差,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2分)10.D(A项,伐,自夸,炫耀;B项,义,做事合乎情理;C项,当,判处。)11.A(A项,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①副词,才;②连词,于是。C项,①介词,表时间,在;②目的连词,来。D项,①介词,到;②介词,表比较,比。)12.BFH(原文标点: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数臣者,皆可得而致之。)13.C(A项,“日晦而归食”中“晦”意为昏暗,“戊申晦,五鼓”中“晦”意为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B项,都意为封界。C项,“大夫悉属”中“属”意为跟随,“属引凄异”中“属”意为连接。D项,“薄秦王之朝”中“薄”意为靠近,“薄产累尽”中“薄”意为微薄。)14.A(“但威王并不认同”错误,根据“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耶?”可知,威王认同莫敖子华的观点。)15.(1)我身披坚固的铠甲,手执锋利的武器,去跟强大的敌人拼杀而牺牲。(“被”,穿着;“坚”和“锐”都是形容词作名词,可译为:坚固的铠甲,锋利的武器。各1分,句意1分)(2)大国的君王,如果得罪了一个志士,国家也许将会危险,说的就是如今这种情况。(“万乘”,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可译为“大国”;“其”,表推测;“此之谓”,宾语前置句。各1分,句意1分)16.令尹子文: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安于清贫等均可。叶公子高:功勋卓著、功不可没、劳苦功高等均可。莫敖大心: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奋不顾身、赤胆忠心等均可。勃苏:殚精竭虑、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忠肝义胆、赤血丹心等均可。(任选三个人物作答即可,每个人物1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17.B(“乱叶翻鸦”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上的乱叶被风卷起,像是上下翻飞的乌鸦。翻鸦,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个意象。如苏轼“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惊风破雁”没有使用修辞。惊风,常见意象。意为猛烈、强劲的风。如“林暗草惊风”。)18.①“座上琴心”三句,运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窦滔与其妻苏氏的典故,表达了对心上人难以排解的相思之情。②“也知人”三句运用想象,不再写自己,而是宕开一笔写心上人如何思念自己,看似写别人,实则写自己相思之苦。③“欲梦高唐”两句,写词人语文参考答案(一中版)一1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