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冲刺模拟卷)试卷及答案答案(历史)

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冲刺模拟卷)试卷及答案答案(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1.D2.A3.C4.A5.A6.C7.B8.D9.A10.B11.D12.C13.B14.D15.B16.(1)【×】(1分)改正:将“吴起”改为“商鞅”。(1分)(2)【×】(1分)改正:将“苻坚”改为“孝文帝”。(1分)(3)【×】(1分)改正:将“圣德太子”改为“明治天皇”。(1分)(4)【/】(2分)17.(1)差异:察举制以道德品质为主要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家世为标准,科举制则注重才能学识。(3分)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2)列强侵略中国,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开展,为新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西方思想的传播;科举制自身存在弊端,不适应近代人才选拔的需要;等等。(3分,任答三点即可)18.(1)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弊端;生产的相对过剩;贫富差距过大;货币危机的爆发;等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2)不同之处:英国奉行“自由放任”理论,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小;美国积极干预经济。(2分)评价: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逐步走出了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分)罗斯福新政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作出的政策调整,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2分)19.(1)①:参加万隆会议。(2分)②: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2)【示例】观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斐然。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外交政策,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就。1953年,中国首次提出和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1954年,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之后中国外交出现了重大转机和突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综上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起就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8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24-CZ198c·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