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15]第15套 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五)5试题(历史)
[国考1号15]第15套 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五)5试题(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3-2024国考1号5历史答案
2、2024年国考1号5答案
3、2023-2024国考1号5文综答案
4、2023-2024国考1号5语文答案解析
5、2023-2024国考一号5历史
6、2023-2024国考1号5答案
7、2023-2024国考1号3历史
8、2023-2024国考1号5地理答案
9、2024国考一号历史答案
10、2024年国考一号5
1写国志》中记载的关羽是一个勇基,忠义但有明显缺点的武将。从宋朝开始士人对送羽亚象选行重塑逐清将其变成一个“读春秋。衡众以礼,使民以义”的修盎形象,并日聚完美。关羽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A.时代变迁影响人物评价B.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飞民众的传统认知被颠覆D.历史人物价值的提升5,清前期云南政士归流后,“父母之命,媒的之言”逐渐成为少数民族区域主流婚恋观念,甚至出现了少数民族妇女以死守节的记载。由材料可知,改土归流())A.拓宽了清政府的统辖范围B.减少了边疆少数民族间矛盾C.推动边疆内地一体化管辖D.推动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汉化6.甲午战后,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多次强调:“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法”,必须“择西学之所以补吾缺者用之,西政之所以起吾疾者取之”。张之洞这一主张〔个)A.践行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束缚S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A以建立民主政治为主要目标⑦清末的革命派学者,借用泛巴比伦学派学说,宜传中国的人种、文化都源于西亚,而把“满族人”划为“西伯利亚人种”蒙古族之一支脉,强调划清满汉族源界限。这反映了日仑历史学在交流中进步B.西学东渐思想的本土化C.民族犀命观念的影响D.满汉民族矛盾不可调和8.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在延安召开“五一”生产竞赛总结大会,270名劳动英雄受到表彰,这是我国工人阶级组织的第一次劳动竞赛,人们开始把劳动视为光荣的事情。这(BA.促进了抗日民主制度的建立B.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C.扭转了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D.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9.1982一1984年,党中央连续发出了三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许多地方一年即见成效,粮食产量明显提高,几年就变了个大样,农业生产摆脱了停滞的困境。材料说明(C'A,中央工作仍有“左”倾色彩B,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D.所有制的变革促使粮食产量大增高三历史(三模)一2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