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答案(语文)

2024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葫芦岛高三第二次模拟
    2、2024年葫芦岛市高三二模考试
    3、葫芦岛2024高中二模
    4、2024年葫芦岛市中考二模试卷
    5、2024辽宁省葫芦岛二模高考
    6、2023-2024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二模
    7、2024年葫芦岛二模
    8、2024辽宁省葫芦岛市二模
    9、葫芦岛二模2024
    10、2024年葫芦岛市高三一模
1.D(A项,“文艺作品中美与悲相伴而生,这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文艺现象”错,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原文是“在文艺欣赏中,美感与悲感往往相伴而生…这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心理现象”,相伴而生的是文艺欣赏中产生的美感与悲感,且这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心理现象”,而非“带有规律性的文艺现象”。B项,“文学发展史上的优秀作品都必然带有深刻的悲剧性因素”错,以偏概全,原文是“纵观文学发展史,带有悲剧意味的作品在优秀的作品群中,实在占着绝对的优势”。C项,“只会感受到痛苦”错,曲解文意,原文是“在这种追求中,人们一方面获得美的享受,一方面又承受着痛苦的煎熬”。)2.D(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对常人的悲态与美学的悲态的描述,A项是“带有询问的哲学高度的悲”,B项、C项是“人与宇宙对立时的悲”,这三项都属于材料二中所说的“美学的悲态”,D项是“离情托诗以怨”的常人的悲态,不属于“美学的悲态”。)3.C(A项,强调只有相似的经历或感情,才能产生艺术欣赏时的共鸣。B项,解说的是悲剧和喜剧两种艺术的呈现方式。C项,强调了痛苦“能够激发出作家巨大的创造力”,能支撑材料一第四段的观点。D项,强调的是痛苦对他人的影响,与艺术创作无关。)4.D图中(2)(3)两种情况表面上不符合“美与悲相伴而行”的审美心理,但实际上,前者是在现实世界中积累了心理紧张而到艺术世界中获得解脱,后者则是在艺术世界中积累了心理紧张而回到现实世界中获得解脱,它们都经历了由“悲”而“美”的情感过程,与第(1)种情况一样,符合“美与悲相伴而行”的审美心理。]5.①从作品内容看,《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一个由于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而造成的爱情婚姻悲剧,这个悲剧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对立,带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②从创作者角度看,这首诗是一首民歌,是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劳动人民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集体创作,饱含了潜意识里贮藏着的丰富的痛苦经验,带有深刻的悲剧性因素。③从审美心理的角度看,读者对悲剧性故事往往有悲悯情怀,希望故事有美好的结局出现,而《孔雀东南飞》的结局终究是男女主人公双双自尽,人们在欣赏作品执着追求美好中,伴随着意志受挫的痛感。(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6.A(“突出了他任人摆布的个性特点”错,突出的是“随时都得老伴牵着他”,随时随地都需要老伴照顾的情形。)7.D(A项,“全知视角”错,小说虽然讲的是老秦家的故事,但是是从“我家”看过去的视角来讲述的,故事背后有一个“我”这样的观察者和讲述者,因此小说采用的是限知视角。B项,“两个人物形象形成对比”错,两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并不形成对比。C项,“可见小说的主人公只是老秦”错,小说以“阳台”为线索,讲述了老秦养花以及老秦老伴陪伴、照顾老秦的过程,两个人都是故事的主人公。)8.①写邻居们养花没能养好,为下文老秦的老伴送花作了铺垫。②邻居们养的花与老秦养的花形成了对照,突出了老秦家的花养得好,侧面衬托出老秦对生活的热爱。③邻居家的阳台展示了不同的生存状态,阳台上花盆的变化,也暗示了老秦老伴爱心的传递与辐射,具有丰富小说主题的作用。(答出①给1分,答出②③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9.①“阳台”象征着与自然界的联系和接触。老秦因病无法外出,阳台成为他接触自然、感受阳光和空气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与外界沟通的桥梁。②“阳台”象征着老秦夫妇之间深厚的感情和相互扶持的精神。他们在阳台上共同养花,分享生活的点滴,阳台成为他们情感交流的场所,也见证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③“阳台”还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老秦虽然身体不便,但他通过养花,在阳台上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阳台上的花不仅是生命的象征,也是老秦夫妇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期许。④各家阳台上的不同情形,也代表着不同人家的生活状态,象征着人生百态。(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10.CEH(原文标点是:彼项羽以百战百胜之气,盖于一时,手裂天下以王豪杰而宰制之,自以天下莫能抗也。)11.C(B项,“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遗”是“丢失”的意思;C项,文中加点的“荣”是意动用法,“足以荣汝身”的“荣”是使动用法,两者用法不同;D项,“不如因善遇之”的“因”的意思是“趁机”。)12.B(“却无意于称王,只想衣锦还乡”错,根据原文,是作者假设“项氏无意于王”,而非其真的不想称王。)13.(1)汉王在智谋方面大概也是不周密的,只是因为他能够认识到真正的智慧之所在,这就是他称王天下的原因。(“疏”“真智”“所以”各1分,句意1分)(2)然而天下终归于他,就是因为他能收纳他人的智谋并且用人不猜疑。(“卒”“盖”各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14.①不懂得真正力量之所在;②目光特别短浅,只知道夺取关中却不懂拥有它。(每点2分,两点3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第1页(址2而)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