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考必过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 方向卷答案(历史)

逢考必过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 方向卷答案(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河南高考模式
    2、河南省2024年高考模式
18.(1)参考答案如下:明清之际晚清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来到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中国目的传教士为在中国传教救亡图存、思想启蒙主体传教士和士大夫政府成立翻译机构,留学生创立报刊内容宗教、科学科技书籍、文学作品、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方向双向的文化交流,对西方产生一定影响单向的文化交流结果并未引起社会变革,社会影影响力大,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响有限评分要求:两个时期,各选四个方面,最好是一一对应,每一时期每一方面1分。(2)参考答案:示例一:两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的翻译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都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中国的建筑艺术也受到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语言词汇方面,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许多与佛教相关的词汇被引入并逐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描述自然、社会和心灵现象的词汇。(6分)示例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到中国,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并使用了几何、点、线、面、行线、直锐钝角等数学概念,推动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利玛窦将西方的天文、历算、水利、机械、火器等泰西之学代入中国,传统士大夫将其视为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实用科学,推动晚明经世致用思潮的发展。(如从绘画、历法、《农政全书》等角度作答都可以,但必须是对中华文化的影响)(6分)示例三:晚清民国西学翻译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翻译书籍成为“师夷”的重要途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广方言馆负责翻译和引进的大量西方科技书籍,开阔了国人的视野,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维新运动后,一批留学生、知识分子翻译西方、日本的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书籍,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有助于冲击中国传统封建思想,推动思想启蒙;五四运动后,一些留日归来的知识分子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著作翻译,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并推动其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6分)【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两次“西学东渐”,即明清之际与晚清时期。设问词为比较不同。根据材料一“耶稣会教士与知识分子合作”“宗教自然典籍”“双向文化交流之风”“因缺少社会动力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等得出明清之际的翻译活动:主体为传教士和士大夫共同第4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