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4秋季九年级第一阶段素养达标测试A/B语文答案

陕西省2024秋季九年级第一阶段素养达标测试A/B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陕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期末检测卷
    2、陕西省2024一2024初三期末
    3、陕西省2024九年级第一次大联考答案
    4、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素质考试题九年级语文
    5、2023-2024陕西省九年级期末考试卷
    6、2023-2024陕西省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7、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素质考试题九年级
    8、陕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结课检测卷
    9、学林2024年陕西省语文九年级
    10、2023-2024陕西省九年级第一次大联考答案
半的土地给秦国,又请求带领赵国的全部军队去抗击秦国,都被赵王拒绝了。(2分)赵王看清了司空马内心的想法,认识到司空马其实是为秦国服务的。(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慨括相关内容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首先理解材料一并概述主要观点,然后梳理材料二的内容并分析赵王是否辨识认清了司空马,最后分析判断并简要作答。【参考译文】材料一:什么是认识人才本身的难处呢?人的才智是奇异精妙的,能够深入人才的精神世界进而了解他的才智,这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说认识人才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所以一般人审察人才的方法不可能是彻底完备的。所以各自确立了自己的标准,以此来对人才进行观察和任用。有的看人的外貌,有的观察人的举动,有的揣度他的出发点是否正确,有的揣度他拟想的形象,有的审察他的细微之处,有的忽略他的过失和错误,有的听取他的言论话语,有的考察他做事的效果。上述八种做法是杂乱没有系统的,所以在审察任用人才上所得者少,所失者多。所以必然会有草率地相信外表的失误,也会有所用人才地位或职位的变化与内心不一致的谬误。因为他结交观察人才的时候,轻易地相信对方的行为和名声,不掌握对方内心的实际情况。这就好像听见一类事物的声音,就根据声音为之命名一样。名不副实,就没有人们预期的效用。所以说:名声通过众人之嘴而宣扬提升,而实际却因为事实而下降。真正的智慧在内心的人,名气和实际不相符,但任用他们却可以取得成效。所以说明因为众人不认识而名声减退,但实际却因做事效果显著而名声彰显。这些都是草率审察人才而常有的失误。所以说一定要观察他的行动,才能认识他的才能。所以在他没当官的时候看他安心于什么,在他当官以后看他所举荐的人,在他富裕的时候看他所施与别人的东西的多少,在他窘困的时候看他的所作所为,在他贫穷的时候看他索取是否正当,这样以后才能知道他贤能与否。这样做是通过考验知人,不是仅仅凭眼睛看。所以知道一个人的本质,还不足以知道他所采用的方略。况且天下的人,不能够全部与他们交往相处。有的人志趣改变,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有的人志向还没达到就因欲望的诱惑而改变,有的人已经达到了志向却又发生了改变,有的人处于穷困贫贱中却努力行动,有的人得志后却纵欲而为。这又是考察人才没有顾及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的失误。由此论之,(考察人物既要了解他的性情,又要考察他的变化,)两方面都要做到,这就是难以认识人才的困难。材料二:文信侯吕不韦被逐出走,他的亲信司空马到了赵国,赵王任命他为代理相国。这时秦国出兵进攻赵国。司空马游说赵王说:“文信侯做秦国丞相时,我在他手下管理文书,熟悉秦国的情况。现在大王让我担任代理相国,我也要熟悉赵国的情况。请让我假设现在秦、赵两国要交战,我们亲自去观察到底谁能取胜。您看赵国和秦国哪个大?”赵王说:“赵国不如秦国大。”他又问:“哪一国人口多?”赵王说:“赵国不如秦国人多。”又问:“金钱、粟米哪一国富有?”赵王说:“赵国不如秦国富有。”又问:“哪一国治理得更好?”赵王回答说:“赵国比不上秦国。”又问:“哪一国的丞相贤能?”赵王说:“赵国的丞相不如秦国的贤能。”又问:“哪一国的将军指挥高明?”赵王说:【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