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10月教学质量监测(10.24)历史试题
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10月教学质量监测(10.24)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九师联盟2023-2024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
2、九师联盟2023-2024高三10月历史
3、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巩固卷历史
4、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
5、2023-202422届九师联盟9月质量检测(老高考)
6、2023-2024九师联盟高三9月质量检测巩固卷历史
7、九师联盟2023-2024高三10月质量检测
8、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9、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10、2024九师联盟高三10月质量检测
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文官制度建立起来,故排除D项13.C考查西方文官制度。根据材料“公务员要竞选国会议员,需先辞职”“公务员须为全体国民而非某个党派…一旦当选为议员,须办理辞职手续,否则将作出免职处理”“人事官和事务总长不得兼任其他官职,禁止公务员成为国会议员或政党候选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维护公务员的“政治中立”,进而促进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行,故选C项。材料并未反映“政党之间的矛盾”,故排除A项;B项材料并未涉及,故排除;D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14.C考查晚清科举。策论是对时政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对时局的应变,故选C项。1905年,光绪帝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故排除A项;维新运动的失败与考试策论关系不大,故排除B项;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故排除D项。15.B考查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1928~1943年处于国民党训政时期,训政时期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而材料表明考试院负责人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体现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看不出“对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政治和行政的分离,所以不能实现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16.C考查新中国干部制度。根据材料“应试办干部理论业余学校”“并建立正规的制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开办干部理论学校,重视提升干部理论素养,故选C项。“一五”计划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故排除A项;1993年,公务员制度正式推行,故排除B项;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故排除D项。17.(1)原因:古代“以武取士”的传统;武备人才储备模式的转变;疆域扩大带来的国防观念的转变及边境战争的威胁;唐朝府兵制的衰亡;统治者的决策。(6分,任答三点即可)(2)影响:有利于选拔武备(军事)人才,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提高了国家的军事实力;成为科举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推动了社会尚武风气的形成,激发了人们的武热情,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推动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对后世的人才选拔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分,任答三点即可)18.(1)主要特征:形式(方式)多样;以反帝反封建为主题,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深受西方国家政治参与方式的影响;出现了推动社会质变的新生阶级力量。(6分,任答三点即可)(2)评价:政党制度通过选举具有强大的动员功能;有利于强化政党和政府的责任意识和选民的问责意识,拓展政治参与的深度;普通民众政治参与程度有限。(4分,任答两点即可)主要因素: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度;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民众民主自由意识;民众参政议政的能力。(4分,任答两点即可)19.(1)共性:通过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与功绩制;职务常任;职级分类与科学管理;定期培训与知识更新;注意官纪官风与道德建设;完善保障与稳定官员队伍。(4分,任答两点即可)成因: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赃制的弊端;政治腐败的存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代议制政治体制的确立。(4分,任答两点即可)(2)方向:市场化与仿企业化;放松管制与权力下放;制度性与结构性变革。(4分,任答两点即可)启示:人才选拔应适应现代化要求;提升政府服务质量与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引入市场机制;注重制度创新;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分,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20.示例一:论题: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成败与社会系统开放程度密切相关。(2分)阐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王朝的改革成果大相径庭。非大一统王朝的改革大多取得了成功,而大一统王朝的改革很多以失败告终。这一现象与社会系统的开放程度密切相关。例如,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就是在社会相对开放、思想活跃的背景下展开的。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为改革提供了充足的社会力量和广泛的支持,使得改革能够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实现“全变”。相比之下,大一统王朝的改革往往在社会系统基本封闭的条件下进行。这些王朝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往往实行思想专制和文化封闭政策,限制了社会的活力和创新力。例如,清朝的维新运动中,尽管变法者试图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但由于保守派势力强大等原因,这些新思想和制度无法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最终导致变法失败。(8分)综上所述,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成败与社会系统的开放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在推动社会改革时,必须注重开放社会系统,聚集足够的社会力量,以确保改革的成功进行。(2分)示例二:论题: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对社会进行了全面调节。(2分)阐述: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而秦国的商鞅变法以其全面性和深刻性而著称。在思想方面,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强化思想的控制,增强了法家思想的影响力,稳定了社会秩序。在政治方面,他推行县制,实行什伍连坐法,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废除旧有的世卿世禄制,推行军功爵制,打破贵族世袭的特权,鼓励民众通过军功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从而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和进取心;在经济方面,他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奖励农耕,使得秦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制度,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市场的扩大,使秦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为秦国的统一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8分)综上所述,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的政治体制,深刻影响了其意识形态和经济结构,实现了对社会的全面调节。这使得秦国在战国时期迅速崛起,并最终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2分)(还可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成败与王朝的统一相关”等为论题,“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高二年级10月联合测评·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