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地理(百N)试题

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地理(百N)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百师联盟2024高三冲刺卷二地理
(四)1.【答案】B【解析】干旱地区地表蒸散主要是靠土壤蒸发,而不是植物蒸腾。由材料可知,格尔木河流域自南向北气候逐渐变得干旱,且北部有盐湖,故地表蒸散量自南向北逐渐增大,故地表蒸散量的排序是盐湖区>盐沼原>绿洲原>山前戈壁砾质原。故选B项。2.【答案】A【解析】山前戈壁砾质原土壤层砾石分布多,土壤孔隙大,有利于地表径流下渗,故对水循环的下渗环节影响最显著,对其他环节影响较小。故选A项。3.【答案】D【解析】该组溶洞中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较弱,洞穴以重力崩塌为主,顶部崩塌物质堆积在底部,洞穴空间整体上移。故选D项。4.【答案】A【解析】乙、丙洞穴贯通后,乙洞的地下水流向更低的丙洞,乙洞受地下水的溶蚀减弱,丙洞溶蚀增强。故选A项。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由于泥石流堆积体阻塞河道,水位抬高,形成堰塞湖,湖水流速减缓,形成湖相黏土沉积。由于青藏高原东部河流流量变化大(夏季冰雪融化量大或暴雨)导致间歇性洪水流速快,携带砾石冲入堰塞湖形成砾石堆积,最终形成湖相黏土层与河流相砾石层相间分布的特征。故选A项。6.【答案】B【解析】由上题可知,堆积物高地为泥石流搬运、堆积而成,与古河道关联不大,且澜沧江古河道的自然裁弯取直会导致澜沧江注入古河道的水量和泥沙减少,不可能导致堆积物高地海拔增高,A项错误:随着古河道水体不断蒸发减少,不与澜沧江干流相连后,河流通航里程缩短,航运价值应当降低,C项错误;自然裁弯取直后,澜沧江河道变直,也无堆积物高地堵塞河道,河流流速加快、泄水能力加强,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洪涝发生频率降低,B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B项。7.【答案】C【解析】在任意一级河流堆积物形成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堆积物界限明显且水分布,说明当时地壳较为稳定,并未受到强烈挤压,C项正确,D项错误;如果河流不断侵蚀,则阶地不会整分布,A项错误:砾石层为流水堆积的结果,B项错误。故选C项。8.【答案】D【解析】滑坡形成的堰塞体堵塞河流,据图可知T,阶段阶地的基座为基岩,此时尚未发生滑坡形成的大规模堰塞体,而T~T:阶段的基座为堰塞沉积物,表明此时已有堰塞体。T4相比T,距离河流更远,说明形成时间更早,且由T,与T4之间存在坡积物可知滑坡形成时间在T,之后,T之前。故选D项。地理第10页(共4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