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4-2025学年名校调研系列·七年级(上)期中质量评估测试卷B历史答案
吉林省2024-2025学年名校调研系列·七年级(上)期中质量评估测试卷B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C.宗法秩序的强化D.“郡进国退”政治格局的演进6.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7.《南史·江夏王锋传》载:“(齐)武帝时,藩邸严急,诸王不得读异书,《五经》之外,唯得看《孝子图》而已。锋乃遣人于市里街巷买《孝子图》,期月之间,殆将备矣。”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思想文化领域呈多元格局B.社会安定助推经济发展C.图书商品化局面开始出现D.儒学教化功能受到重视8.唐朝景龙元年(707年)救令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治”,杜牧也曾写到“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但唐诗中仍多见类似“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等描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B.文学作品史料价值不高C.唐朝后期市场限制放宽D.政府对基层控制力减弱9.835年的“甘露之变”是唐代文官集团试图铲除宦官势力的一次政变。政变失败后,宦官集团“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为草芥”“天下事皆决于北司(指宫内宦官机构),宰相行文书而已。”该现象()A.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实质B.反映了社会矛盾的激化C.导致了朋党之争的终结D.推动了中枢机构的变革10.宋人笔记《朝野类要》记载,宋辽“渊之盟”后,每次辽国来使,都会举行宴射。由殿前马步三司轮差,陪同来使,射于玉津园,如果获胜会有“金带、升转官资之赏”。这表明,宋朝玉津园“宴射”()A.深受官僚阶层的欢迎B.体现了耕战结合的观念C.反映社会尚武的精神D.是民族交流的重要手段11.北宋的笔记小说《太广记》记载:“宋谯国城父人王县略,常以牛作脯为业。欲杀一牛,牛见刀,跳欲走去。县略怒,乃先以刀刺牛目。经少时,其人眼无故血流出。”这则故事折射出()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B.官方护牛法令的缺失C.农耕文明的价值取向D.农民的迷信守旧心态12.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移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A.心学思想盛行B.士人阶层壮大C.坊市制度流行D.抑商政策加强13.明洪武二年,改河南分省为行省,区划范围也有调整(下图)。这一设计京明有界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