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四)历史试题

陕西省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四)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4.国家昏乱,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沉迷于音乐),语之A.藩镇势力日趋膨胀B.外重内轻局面初步形成“非乐”“非命”。其“非乐”,并非反对音乐本身,而是反对王公大臣以音乐满足其奢靡的生活C.中央财政危机凸显D.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享受,造成劳动力和衣食物资的浪费。下列观点与材料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11.三国时,魏国创造了九品中正制,其优点是大大弱化了地方对人才推举的控制力。到西晋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时,九品中正制没有强化中央对人才选拔的控制,而是维护和巩固了地方门阀的统治。造成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5.秦统一天下,健全了户籍管理的行政体系,在全国普建郡县两级行政机构,设郡36个,辖县近A.人才评定标准不统一B.主要以门第为选拔标准千。郡县向下延伸为乡、亭、什、伍等基层组织。南征之后,秦朝势力扩展到珠江、闽江流域,C.中央政府的相对软弱·D.中央对选官过程的包办并将郡县制推行到南部中国。秦朝的这些举措12.唐代门下省对于中书省拟定的文书不仅要检查文字、书写,还要对草拟的文书内容进行审A.突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B.利于加强对民众的管理和控制查,如果认为文书当中的建议、方案和处理方式不妥,就可以“封驳奏还”。门下省的这一职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D.促使地方割据风险的不断增加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皇帝的意志不能脱离法律的界限。由此可推知,门下省的设置6.康有为认为:“孔学行于天下,自汉武始。”汉武帝“当享配文庙(通常指的是祭祀孔子及其弟子A.体现出皇权受到削弱B.表明唐代中央机构日益完善的庙字),以报其大功”。康有为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汉武帝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说明决策权与行政权的分离A.打击豪强,加强集权B.改革币制,盐铁官营13.820年,唐宪宗下诏:“自今以后,宜准例三年一定两税,非论土著、客居,但据资产差率。”该C.尊崇儒术,任用儒生D.休养生息,发展农业举措的目的是7.东汉时期,许多士大夫奋起弹劾制裁违法的外戚宦官及其党羽,但他们经常遭到打击报复,并A.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B.适应均田制发展的需要最终酿成“党锢之祸”,百余名士“皆死狱中”,受牵连而“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这说明东汉C.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D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时期14.据《旧唐书·西戎传》记载:开元初,大食遣使来朝,“进马及宝钿带等方物。其使谒见,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皇帝昏庸导致权力丧失立不拜,宪司欲纠之。中书令张说奏曰:‘大食殊俗,慕义远来,不可置罪。’上特许之。”这反C.地方势力不断扩张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映出唐朝8.以王导、王敦为代表的琅琊王氏控制了晋廷的军政大权,形成了“主弱臣强”的局面,东晋政治A.在朝贡贸易中主张恩威并施B.对外交流的灵活包容陷人一种“不常和不正常的状态”之中。这说明东晋门阀政治C.重视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D,践行等的民族理念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B.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15.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C.逐渐取代了皇权政治D.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权下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了宋代9.有学者在评价隋唐大运河时认为:作为南北运输主动脉的大运河是帝国的生命线,它勾连起A.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各个经济区域,并把南方的漕粮等贡物运到北方政治中心和边防要地,解决了经济重心与政C.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D.宰相制度日益完善治中心的地理分离问题。该学者意在强调隋唐大运河16.宋高宗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宋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A.消除了王朝边疆的安全隐患B.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统治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的稳固。从此以后C.推动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D.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A.宋金之间以和为主B.南宋政权归顺于金朝10.白居易在《省官并俸减使职》中曰:“兵兴以来,诸道使府,或因权宜而置职,一置而不停;或因C.女真族金朝人主中原D.宋金呈南北对峙状态暂劳而加俸,一加而无减。致使职多于郡县之吏,俸优于台省之官。”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高一秋季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25-T-249A【高一秋季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25-T-249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