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阶段评估(三)语文试题

山西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阶段评估(三)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山西省2020-202一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卷
    2、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卷
    3、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3阶段检测卷
    4、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阶段评估a语文
    5、山西省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卷
    6、山西省2024至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卷
    7、山西省2024到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
    8、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2阶段检测卷
    9、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二阶段检测卷
    10、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阶段评估a语文
材料二: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已之行也。”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注】①[田]同“畋”,打猎。②[赐]端木赐,字子贡。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故一胜A而B天下C众D盈国E不可以日为安G田非独外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竭,使…枯竭,与文中“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的“先”用法相同。B.反,指返回、回到,与《师说》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反”意思不同。C.金,指钱财、货币,与《荀子·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金”意思不同。D.拜,拜谢,与李密《陈情表》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的“拜”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雍季用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的比喻是要告诉晋文公,采用诈伪之术不是长久之道。B.晋文公用咎犯之言取胜后却首赏雍季,孔子认为他的做法可取,却没有执行。C.按照鲁国法律,如果能赎回在其他诸侯国作奴隶的鲁国人,可获取金钱奖励:D.材料二中孔子批评子贡的行为,认可子路的行为,意在告诉人们要考虑长远。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4分)(2)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4分)14.雍季、晋文公、孔子三人的言行蕴含了什么道理,请依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关山月·陆游和戎诏下圆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注】宋孝宗在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已近十五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一二句中“和我诏下”总领全文,与下文的诸种场景形成直接的因果关系,“和戎”作为线索贯穿全诗,批判所指,十分明确。高三语文试卷(共8页)第6页6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