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情质量评估一(九年级)语文试题
    河北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情质量评估一(九年级)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大联考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河北省2024—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语文
 
2、河北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
3、河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九年级
4、河北省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
5、河北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期末检测卷
6、河北省九年级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检测答案
7、河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8、河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9、河北省2024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
10、河北省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日:“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材料二:韩信虽有不世之略,然其志在封王,心图富贵,未怀忠义之忱以事君上。其初在楚,未得重用,遂背楚归汉,非为大义,乃为己身之显达。及为大将,屡建战功,然恃功而骄,多有矜伐之色。且其于钟离昧之事,卖友求荣,陷友于难,此其德之亏也。后竟谋逆,欲图不轨,虽有军事之才,终为不忠不义之人,致身死族灭,亦其咎由自取耳。(节选自《汉书新编·韩信传论》)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汉王A之人蜀B信亡C楚归汉D未得E知名F为连敖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回火X翼《莫,组中《责麒恐则生莫碧义,与“留翼限《滋莫,晋《莫,VB.“于”是“在”的意思,与“内惑于郑袖”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C.“当”是“应当”的意思,与“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中的“当”意义相同。D.“矜”是“夸耀”的意思,与“自矜者不长”中的“矜”意义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信早年家境贫困,没有突出的品行,所以无法被推选为官吏,又因为不会做买卖谋生,所以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这让人们都很讨厌他。B.韩信曾多次到下乡南昌亭长家蹭饭,亭长妻子嫌弃他,于是提前做好饭并在床上就把饭吃完了,等韩信来的时候,不再为他准备食物。C.汉王听闻丞相萧何逃跑,非常愤怒,等萧何回来后,汉王问他为何逃跑,萧何表示是去追逃跑的将领,汉王认为他在说谎,因为逃跑的将领众多,没必要去追。D.刘邦起初并不认为韩信有什么出众之处,但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最终答应拜韩信为大将,并按萧何的建议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4分)(2)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4分)14.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韩信为官后的评价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高三语文第6页共8页
    
            本文标签: